-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剪子一样那座桥 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背后往事
剪子一样那座桥 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背后往事 看到剪刀落地的造型后,鲍尔·波登灵光突现,脑子里顿时就有了建桥的思路——直到今天,人字桥依然有一个别名,叫做剪子桥。 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为了修筑这段全长67米的桥梁,800多中国劳工牺牲于此——平均每一米桥面就背负着12个劳工的生命。 日军凭借空中优势,对滇越铁路实施了狂轰滥炸。而作为滇越铁路的咽喉,人字桥首当其冲成为了轰炸的目标。 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四岔河河谷间,伫立着一座闻名中外的铁路桥梁。 远远看去,它如同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字挺立在河谷之间,又像一把锋利的剪刀直插两侧崖壁。这座铁桥就是滇越铁路上的工程奇迹,世界铁路桥梁建筑的经典工程——人字桥。 人字桥竣工于1908年,180吨重的桥身、2万多钢铁部件全由铆钉铆合而成,没有使用任何焊接工艺。整座桥梁十分坚固,100多年的风雨侵蚀也未曾改变它的容颜,甚至连桥上的铆钉都没有脱落过一个。 当时的人们为什么要修建人字桥?是谁如此大胆地采用了这样的设计形式?而在运输能力并不发达的当时,这些钢铁部件又是如何被搬运上山的?关于人字桥,有太多的疑问萦绕。 源自剪刀落地的设计灵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僻处一隅的边陲云南,以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吸引来了列强的目光。“要开矿,先通路”——在1898年,法国殖民者从清政府手中抢占了滇越铁路的筑路权。按照原定的设计,滇越铁路本不会从崎岖多山的云南南部经过。可由于在铁路勘线之初,工程就遭到了沿途居民的强烈反抗,后来,线路几经更改,最终进入荒无人烟的“蒙自—屏边”山区。 就景致而言,铁路经过的地方山势险峻、景色壮丽,然而从施工的角度来看,壮丽的景色往往就意味着工程的艰难。 当铁路从蒙自一路向南延伸,抵达地势险恶的屏边县四岔河谷时,一个铁路工程的世界级难题顿时摆在了施工方面前:如何在相距约70米、深200米的河谷间架设一座桥梁,以连接两端隧道?最初试验的几种方法皆以失败告终。无可奈何的法国人只好将这里的险峻地形拍摄下来,寄回国内,从全法国征集桥梁设计方案——几个月后,一份“肋式三铰拱钢梁铁路桥”的设计在几十种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这个方案的设计者,就是法国著名桥梁设计师鲍尔·波登。 关于鲍尔·波登的设计方案,还有个有趣的传说:刚接触设计时鲍尔·波登也没有任何头绪,直到有一天他不慎将剪刀碰落在地——两个张开的剪刃恰好交叉插在地上,支撑起了整个身子。看到剪刀落地的造型后,鲍尔·波登灵光突现,脑子里顿时就有了建桥的思路——直到今天,人字桥依然有一个别名,叫做剪子桥。 当然,传说是有趣的,可真实的设计方案远不止这样简单。鲍尔·波登之所以能够设计出人字桥,跟他以前的经验不无关系。在提交人字桥设计方案之前,他就已经在法国设计出了类似风格的威敖铁路高架桥,这座建成于1902年,总长410米,跨越比利牛斯山威敖河谷的钢铁大桥为鲍尔·波登带来了声望,更让他获得了更多创新实践的勇气。 八百壮士的无字丰碑 人字桥虽然由法国工程师设计,但最终却是中国工人用血肉建成的。据当时的资料记载,为了修筑这段总长67米的桥梁,800多中国劳工牺牲于此——平均每一米桥面就背负着12个劳工的生命。 为了能在深谷中架起这座钢铁桥,法国人先在国内将所有部件铸好,每个钢铁部件的设计重量都限制在100公斤以内,长度大多为1.2米到1.5米,方便之后的人力搬运。 铸好后的桥梁部件先经海运到越南,再通过红河航道进入中国云南。云南省山高路陡,那些被法国滇越铁路建设公司征用的几百名中国劳工,用尽气力,扛着沉重的桥梁部件、施工材料和机械在曲折蜿蜒的山路中前行。当时的《工程报告》曾描述了这个场景:“可怜的中国人排成一队,相互之间,平均间隔3米,来驮运这两条不可切断的钢缆。几百米长的队伍就好像一条长长的巨龙,不分昼夜地在山间、陡坡上蠕动”。这里说到的钢缆,就是用来起吊桥梁拱臂的。钢缆每根长355米,重5000多公斤。单单是为了搬运它,200名劳工整整花了3天3夜时间,不少工人就这样累死在了路上。 不仅是搬运物资,那些悬崖上的无数炮眼,也是劳工们腰系绳索,悬在半空中一锤一锤凿打出来的。打孔作业时劳工们全部赤身裸体,都不敢穿衣服,原因就是怕衣服被大风撩起,挂在岩石、树枝上,造成危险。可纵使这样,仍然还是有很多人因为绳索磨断,或被石块击落,摔死谷中,尸体顺着河水飘走。 在工程最关键的环节——铆合桥梁部件时,场面更是惊险无比。劳工们被悬吊在半空中,一锤接一锤将桥体部件砸击铆合。由于没有其他任何承重设备,当用力过猛的时候,绳索扭断,人就一下子掉入了深谷中。刚开始时劳工们都不愿冒生命危险去干,监工们就开出巨赏:每向铆钉砸一锤,就给一块大洋。在重金的诱惑下,劳工们才又开始施工。由于工作强度非常大,劳工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