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单元 资讯传播媒体的普及.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 资讯传播媒体的普及

第三單元 資訊傳播媒體的普及 專題一 印刷術與書籍報刊的普及 專題二 影視媒體的進步 專題三 通訊與數位革命 單元引言 人類最早以口耳相傳的方式傳遞訊息,文字發明以後,書信和手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扮演著訊息傳布的媒介,至印刷術發明以後,書籍大量流傳,報刊和雜誌隨之出現,印刷出版品成為傳播訊息的重要工具。 工業革命帶動印刷機從人力操作變成動力機械化的運作,而十九世紀出現許多偉大的發明家,促進新傳播媒體的誕生,也造就人類傳播歷史上的輝煌時代。書籍、報紙、雜誌、電影、廣播、電視、電腦等大眾傳播媒介都曾在不同的時代獨領風騷,也在激烈的競爭中,不斷地重新尋找自身的定位。十九世紀至今,各式各樣的傳播媒介肩負起加速訊息傳遞,開拓人類視野與文化交流的重大任務。 本單元分為三個專題,印刷術與書籍報刊的普及;影視媒體的進步;以及通訊與數位革命;旨在了解近五百年來印刷媒介、電子媒介與數位媒介等三大資訊傳播媒體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及其對人類生活產生的重大影響。 專題一 印刷術與書籍報刊的普及 印刷術發明之前,文字的流傳經由人力手抄完成,在不同的時空藉由不同的書寫材料加以保存。中國首先發明造紙術,其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皆先後影響鄰近的朝鮮和日本。歐洲在十五世紀中,日耳曼人古騰堡(Johann Gutenberg,約1400?~1468)率先使用活字印刷術,印刷媒介帶動書籍和報刊的普及,加速歐洲地區資訊傳播的躍進與文化思想的交流。 印刷術發明之前的書籍 西元前三千年的古埃及人使用莎草紙(Papyrus)書寫,蘇美人、巴比倫人和亞述人使用泥簡;西元前二世紀,小亞細亞人發明羊皮紙(Parchment)。中國先後使用龜甲、簡牘、縑帛絲織品等材料書寫,至西元二世紀初,東漢蔡倫(?~121)利用樹皮、麻頭、破布、魚網等材料造紙。西元八世紀中期,中國唐朝與大食大戰於中亞怛羅斯(唐玄宗天寶十年,751),兵敗被俘的唐兵之中有造紙工匠,他們被送往撒馬爾罕(Samarkand)造紙,中國的造紙術遂經由阿拉伯世界西傳入歐洲。於是紙張逐漸取代羊皮紙而成為主要的書寫材料,直到十五世紀為止,阿拉伯國家一直是歐洲紙張的主要供應地。 在印刷術發明之前,手抄本是早期書籍的主要形式,因此,書籍非常地珍貴,傳播功能也十分地有限。至中世紀為止,基督教教會一直保存著歐洲的書寫文化,修士們耐心地抄寫,並加以插圖和文字裝飾,書籍才得以保存和流傳(圖3.1.1)。中國最遲在唐朝已經使 補給站 (成書於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遊記曾記述中國用桑樹皮造紙的過程;而十七世紀時,利瑪竇談到中國使用紙的情形比世界各地更普遍,紙的製造方法也比別處更多,中國紙相當地潔白,也比歐洲紙更薄。 用雕版印刷術,在此之前,也是採用人工書寫的方式製作書籍(圖3.1.2)。 中國印刷術的發明 中國最早在何時出現雕版印刷術已不可考,而紙的發明,以及印章、石刻與拓印等傳統技術,皆啟發雕版印刷術的出現。現存第一部具有明確年代的雕版印刷實物,是在敦煌發現的金剛經卷軸(圖3.1.3),其時代大約在九世紀中葉,即唐朝末年(圖3.1.4)。 早期的雕版印刷品以佛經和曆書為主,至宋朝印刷內容廣泛,印刷技術精美,國子監開始梓印儒學經籍及歷朝正史,私家印行以四川、福建和浙江等地最為發達,宋朝是中國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十一世紀中期,宋朝畢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他用膠泥製成泥活字;元 補給站 (宋太祖開寶五年(972),印製大藏經,共有一千二百五十一種,五千餘冊,十三萬餘頁之多,當時的雕版印刷術能完成如此鉅著,可見其印刷事業之發達。 朝王楨發明木活字(圖3.1.5),當時還發明錫活字;明朝發明鉛活字與銅活字,清初製造二十五萬枚銅活字,印刷古今圖書集成((圖3.1.6)。 活字印刷雖早在十一世紀中就已經發明,然而,雕版印刷仍是中國傳統印刷所使用的主要方法。因為活字印刷必須使用大量的活字,且檢字、排字、以及印畢後的拆版,皆十分地耗費人力,只有大量印書時,才能達到快速的效果,遂使活字印刷的普及大受影響。雕版印刷適合少量的印刷,且能長期重複使用,也與中國傳統社會的書籍供求模式吻合,所以在中國的印刷史上,雕版印刷占有較大的優勢。 中國印刷技術首先傳至鄰近的朝鮮、日本、越南等亞洲國家,甚至可能間接地影響歐洲地區。特別是鄰近的朝鮮李氏王朝(1392~1910)深受中國影響,由政府大力提倡而成為較早普遍使用活字版印刷的國家。 西方印刷術的發明 十五世紀中期,日耳曼人古騰堡(圖3.1.7)率先使用活字版印刷術。1456年,他首先印製聖經,在每頁的 補給站 (古今圖書集成共印六十四部,每部五○二○卷,這一批銅活字收藏於武英殿,後於1744年全被鎔鑄為錢幣,至今已一無所存,十分可惜。 兩欄當中,採用四十二行的排版,因而稱為四十二行聖經(42-line Bible),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