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文学 牡丹亭
第一节 汤显祖生平思想与创作 一、汤显祖生平 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中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礼部主事等职,曾与顾宪成、高攀龙等人交往。万历十九年上书议政,被贬官广东徐闻。万历二十一年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临川。 汤显祖(1550-1616) 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若士,海若,海若士,晚年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于万历四十四年(1616)。出身于书香之家,十三岁起受业于乡人徐良溥、罗汝芳,从罗汝芳处接受了王学左派思想。二十一岁中举,并以善写时文而名播天下,被称为当代举业八大家之一。而当他准备考进士时,因拒绝权相张居正的延揽,受到张居正的报复,第一次应试落榜,以后几年应试皆末中。 真到张居正死后的第二年,汤显祖三十四岁第五次上京应试才得中进士。考上进士后,又因不阿权贵,而不受重用,只在南京任太常博士,詹事府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等闲职。万历十九年(1591),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触怒权贵和皇帝,被贬为徐闻典史。两年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在遂昌任上,兴利除弊,颇受当地百姓爱戴。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临川隐居。诗文有《红泉逸草》、《问棘邮草》、《玉茗堂全集》、《玉茗堂尺牍》等,戏曲有《紫萧记》、《邯郸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等五种传奇,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或《玉茗堂四梦》,有昆曲中皆有折子戏流存,《牡丹亭》经整理改编后有昆曲中全本上演。 二、汤显祖的思想 1.在哲学上,汤显祖曾师承泰州学派的罗汝芳,直接体悟了泰州学派的一些进步主张。又与反封建斗士李贽和佛学大师达观禅师交往密切,推崇他们为“一雄一杰”。他们的哲学主张给汤显祖以极大的影响,促使他形成了反对程朱理学、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同时他早年即受到佛道思想的熏染,晚年由于政治屡遭挫折,更易滋生出世思想,视尘世如梦幻。 2.在政治上,汤显祖反对专政统治,关心民生疾苦,主张宽简仁厚,对朝政的黑暗腐败极为不满,对现实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与东林党的顾宪成、高攀龙、邹元标等重要人物关系密切。 3.在文学思想上,汤显祖崇尚真性情,反对假道学,认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把情与理放在对立地位上而尊情抑理;同时崇尚“自然灵气”,反对模拟因循,与公安派声气相通。 三、汤显祖的创作 汤显祖的戏剧作品除早年的未完之作《紫箫记》外,主要是《紫钗记》、《还魂记》(即《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部传奇,因为都写有神灵感梦的情节,故合称“临川四梦”,又因为汤显祖在临川居所的堂名为玉茗堂,故又称“玉茗堂四梦”。前两部作品写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主要是体现他对真情的歌颂;后两部作品写封建士子的宦海沉浮,主要是体现他对政治的思考。 第二节 《牡丹亭》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又称《还魂记》,是汤显祖的代表作品,万历二十六年(1598)写于临川。《牡丹亭》的故事来源于话本小说《杜丽娘记》,在有些出中还保留了话本小说的若干原句,但是作者对话本小说作了根本性的改造。 一、主题 《牡丹亭》是中国戏剧史上一部杰出的爱情悲喜剧,是《西厢记》后的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通过杜丽娘与柳梦梅生死离合的爱情故事,热情歌颂了女主人公为“情”而死,因“情”而生的感人至情,表达了明中后反对理学统治、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暴露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冷酷。 剧情梗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之女名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不起。她在弥留之际要求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的梅树下,嘱咐丫环春香将其自画像藏在太湖石底。其父升任淮阳安抚使,委托陈最良葬女并修建梅花庵观。3年后,柳梦梅赴京应试,借宿梅花观中,在太湖石下拾得杜丽娘画像,发现就是梦中见到的佳人。杜丽娘魂游后园,和柳梦梅再度幽会。柳梦梅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两人结为夫妻。 二、杜丽娘形象 杜丽娘是封建社会里青年叛逆者的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杜丽娘性格的核心是他的执着的爱和热烈的追求,他爱自然,爱美,爱生活。他追求自由,追求爱情,追求个性解放。她的这种性格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形成的,又必然同她所处的环境发生尖锐的冲突。 《牡丹亭》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中来揭示人物性格。情节的变化促进人物性格的发展,而人物性格的发展又促使新的情节的产生。在性格与情节的互相推进中,逐步塑成完美的艺术形象。 二是细腻的心理刻划。 三、《牡丹亭·惊梦》 “惊梦”选自《牡丹亭》第十出,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