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醉后”傅抱石.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往往醉后”傅抱石

“往往醉后”傅抱石   傅抱石(1904-1965年),自号“抱石斋主人傅抱石”。江西新余市人,中国现代杰出的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篆刻家。曾任中央大学艺术系(今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江苏省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因学养深厚,1929年,在国内尚无画史一类书籍出版的情况下,写成《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自此开始执著中国美术史论的研究。   他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中国文人画家。他创作的诗意画题材“湘夫人”,诗画合一,继存古人遗风,饱含丰富的文化信息。1959年,正值建国十周年,傅抱石与岭南画派关山月合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主大厅创作的一幅毛主席《沁园春?雪》词意画《江山如此多娇》,不仅成为新中国的象征,还成为那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宾时留影的背景。   我的傅抱石首日封   小时候喜欢集邮,特别是念初中的那段时光,学校下了课,就会跑到离家不远的邮币市场,看看新发行的邮票有些什么,还时不时向老邮迷们学习些集邮的经验。记得那时候因为买邮票,每个月的零花钱都紧紧的,当然邮票是收集了很多,连“文革”的旧票也不少,有“毛主席去安源”、“红灯记”。不过很遗憾,后来因为兴趣的转移,邮票的大部分成了寿山石、青田石,还有的,我就随意搁置了。   那天晚上整理抽屉,杂乱的一沓文稿纸里翻出一套首日封,首日封外面裹着塑料纸,保存得好好的。打开看,是六枚《傅抱石作品选》的六张首日封,分别印了“听泉图”、“洗手图”、“大涤草堂图”、“擘阮图”、“虎跑”和“山阴道上”。傅抱石首日封是江西新余1994年10月5日出的,因为傅抱石先生,原名长生、瑞麟,1904年10月5日生于江西省南昌市,祖籍又是江西省新喻县(今新余市)。由此而看,为了纪念傅抱石先生,而选择在其出生那天发行此套邮票和首日封系列。想来,它在我的抽屉里睡了快有12年。我相信,1994年的时候,自己对傅抱石一定还不知不解,只是因为一种爱好,才将它收藏了起来。如今我对绘画的熟识,已经对傅老的这些画,大部分在画册上都欣赏过了,印象深的是那张“大涤草堂图”,上面有徐悲鸿的题字,“元气淋漓,真宰上诉”。   每枚首日封的背面各印有一枚印章,我喜欢那枚“往往醉后”,而且这“往往醉后”四字是他自己亲手刻的。傅抱石爱喝酒,一来有助画意潇洒淋漓,二来也透着半醉半醒间的灵感构想。不过我喜欢这印是因为这四个字有韵味,朦朦胧胧的意犹未尽,才像了傅抱石的为人,才像了他用“抱石皴”画出的山山水水的味道。据说傅抱石画画是先疾风骤雨,后随心所欲地落笔画上一通,他的妻子罗时慧称那是喝醉了酒,在鬼画符,待傅抱石细心收拾后,这画里便有了激情,有了生命,有了撼动人心的力量。傅益瑶说:“他的‘往往醉后’,就是借助于酒的力量,强化他的精神脱壳,从而在新的精神层面上有更高境界的追求和艺术表达。” 于是“往往醉后” 袒露了一种境界,一个让人猜不透的谜,让傅抱石毫不费力地把握住了中国画的血脉。      傅先生的艰难岁月   傅抱石幼年是在私塾读书,11岁辍学后到瓷器店当学徒。瓷器店附近有刻字摊和裱画店,古玩、旧书店因为离家不远,便耳濡目染,有了对艺术最初的认识。但是在艺术的道路上,他总是得贵人相助,高人引荐,回忆他的一生,有徐悲鸿的慧眼识才、举荐他去日本留学,日本人金原省吾对他不倦的教诲,郭沫若与他的诗画切磋,从友谊到伸出援手,使他在困境中渡过难关,这些人生中的关键时刻、关键人物为他日后成为一代中国“新山水画”大师垫底了厚基。   然而,当回想起抗战时期,傅抱石和家人此时安家在重庆郊外金刚坡。那段岁月是艰难的,生活也好、绘画也好。他曾说:“我住在成渝古道旁,金刚坡麓的一个极小的旧院子里,原来是做门房的,用稀疏竹篱隔作两间,每间不过方丈大,高约丈三四尺,全靠几块亮瓦透点微弱的光线进来,写一封信已够不便,哪里还能做画?不得已,只有当吃完早饭之后,把仅有的一张方木桌,抬靠大门放着,利用门外来的光作画,画后,又抬回原处吃饭,或作别用。这样,我必须天天收拾残局两次,拾废纸,洗笔砚,扫地抹桌子都得一一办到。”他的住所门前是个晒场,每当风吹过的时候,稻芒、麦芒会随着山风飞入砚台,傅抱石只能把墨盒掀开一点,舔些墨,再赶紧盖上。这样子的情形,傅抱石一家一住就是八年光景,他就在这简陋的“抱石山斋”里创造出了让世人为之赞叹的“抱石皴”。很多年以后,傅小石和傅二石都画了关于金刚坡的回忆,傅二石《金刚坡下》的题记里写有这样几句语重心长的话:“条件的艰苦未能影响他艺术创作之热情,只有警报声响,日寇飞机到来方才停止作画。”我在想,老一辈人对于艺术的执著和坚持,怎么都叫人敬佩。      “往往醉后”的抱石山水   傅抱石的仕女图最为突出的就是“湘夫人”一类,风格继承晋唐,人物脸型丰腴,双额是用淡墨勾轮廓,再用较深的墨画出较确切的线条,樱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