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区汉语学家对《论语》中“君子”的认识.docVIP

德语区汉语学家对《论语》中“君子”的认识.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语区汉语学家对《论语》中“君子”的认识.doc

德语区汉语学家对《论语》中“君子”的认识   如果从1909年汉堡殖民学院设立汉学系开始计算,以德国汉学为代表的德语区汉学历史不过百余年。虽然建制较晚,但是德语区汉学发展迅速,特别是20世纪上半叶,“德国汉学在这时已经赶上或超过了欧洲其他国家”。据波兰汉学家魏思齐的统计,德国汉学界这一时期发表的论文就数量而言仅次于美国汉学,在欧美汉学界位列第二。   在中国传统思想领域,德语区汉学对儒家思想的偏爱显而易见。20世纪20年代之前,德语区汉学的研究甚至从未超出儒家思想的范围。20世纪上半叶的德国着名汉学家佛尔克撰写的三卷本《中国哲学史》(1927-1938)是对中国先秦至近代思想史的一次全面概括,同时也是德语区汉学第一次把儒家之外的思想学派纳入研究范围。随着上世纪东亚经济的崛起,德语区汉学家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儒家学说,他们除了关注现代新儒家、儒学与现代化等新热点,同时掀起了新一轮的以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思想的研究热潮,引发新一轮的“孔子热”。正如莱比锡大学东亚研究所汉学教授、德国当代着名汉学家莫里茨(RalfMoritz)所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独一无二,他站在跨越两千五百年之传统的开端,他的名字就是传统中国的符号。”   德国当代政治学家、汉学家彼得·欧皮茨(PeterJ.Opitz)指出,《论语》虽然没有系统阐述这个概念,但是就“君子”重视何物和具体言行予以大量提示。因此,分析“君子”概念必须汇总《论语》中分散各处的内容并加以归纳整理。   德语区研究者以《论语》中论及“君子”的语句为基本素材,不过他们没有止步于相关材料的简单罗列、比较,而是从“君子”内涵的转变、什么人能成为君子、怎样成为君子、君子的形象等方面入手,分析“君子”的内涵与特性。   一、“君子”内涵的转变   “君子”一词原本是西周、春秋时期对贵族的通称,象征个人的社会地位,如“君子所其无逸”(《尚书·无逸》)、“我西土君子,天有显道,厥类惟彰”(《尚书·秦誓》)中的“君子”。随着社会变迁,春秋末年以后,“君子”一词逐渐成为对“有德者”的称谓。《论语》里的“君子”既继承了它的原始内涵,即贵族或身居高位者,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的是道德高尚之人,而后者也是孔子赋予这个概念新的重要内涵。   德语区研究者也注意到“君子”内涵从前儒家时代到孔子所处时代发生的变化。奥地利汉学家许赖和(HubertSchleichert)指出,“君子一词原本是对贵族的称呼,这个概念在孔子那里获得了伦理学意义上的含义”。孔子不是使用“君子”概念的第一人,孔子之前的先秦文献中“君子”一词已经频繁出现;但是孔子对“君子”进行彻底改造,将“君子”变为一个具有道德内涵和意义的概念。柏林自由大学政治学家、韩裔学者李恩贞(Eun-JeungLee)也认为是孔子改变了“君子”的内涵。她指出,孔子赋予“君子”新的内涵,“对孔子而言,只有受过教育、具备必要品德的人才有资格担任政治职务,并被称为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论语》的德语译者一般用derEdle或者其形容词形式edel翻译这个概念。德语词汇derEdle旧指“贵族”(Adliger),后来延伸为“高尚的人”;形容词edel指“高贵的”或“高尚的”。   derEdle一词的内涵不仅基本上能与“君子”内涵相对应,而且更加巧合的是,它也经历了类似于“君子”的词义变迁。少数情况下,译者也会选择derFürst(王侯,诸侯)或derHerrscher(君主,统治者)等其他译名,如“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君子所贵乎道者三”(《论语·泰伯》)和“君子之德风”(《论语·颜渊》)。   很明显,此三处“君子”均指“人君”,即统治者。虽然derEdle旧时也有“贵族”之意,但是采用不同的译名能够提醒读者注意到此“君子”(居上位者)与彼“君子”(有德者)的差异。   与“君子”内涵变化本身相比,德语区研究者更加重视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甚至把孔子对“君子”内涵的改造称为“孔子对中国哲学的最大贡献”。这一赞誉并非言过其实,“君子”内涵变化带来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决定一个人能否成为君子的条件不再是贵族出身,而是高尚的思想和正派的行为。用德国波恩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辜学武(XuewuGu)的话来说,“在孔子的眼里,用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划分等级失去原有的意义。君子从一个社会范畴发展为一个道德范畴,道德成为君子的新标准。”这一点也成为德语区研究者的共识。   二、君子的“候选人”   是否每个人都能成为君子?对于这个问题,《论语》没有提供明确答案,德语区汉学界在这一点上产生分歧。德国哲学与文化历史学家左茨(VolkerZotz)指出,每个人都有权利成为君子,或者说,每个人都有机会完善自我。个人通过“修己”克服随主体意识上升出现的自私自利,参与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