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1.pptVIP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1.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人教版必修1

*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制度的变化 行政管理制度 人事管理制度 政治制度的范围 中央集权发展的概况 寻找历史的痕迹 找出汉至元的措施中哪些是有利于中央集权,哪些不利的? 元 宋 唐 汉 有利 不利 朝代 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爵 汉初郡国并行 设置节度使 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组建禁军 行政上:文官执政、通判监督 财政上:赋税大部上报中央 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元 宋 唐 汉 有利 不利 朝代 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爵 汉初郡国并行 设置节度使 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组建禁军 行政上:文官执政、通判监督 财政上:赋税大部上报中央 行省制度(中书省、行中书省) 元 宋 唐 汉 有利 不利 朝代 推恩令、左官律、附益法、削爵 汉初郡国并行 设置节度使 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组建禁军 行政上:文官执政、通判监督 财政上:赋税大部上报中央 行省制度 中央集权发展的特征 一、中央集权逐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更加严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度不断发展的过程。 左官律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央任职。以此限制诸侯王网罗人才,防止他们从事非法活动。 “附益法”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串通一气,结党营私,以达到孤立诸侯王的目的。 削爵:公元前112年,汉武以诸侯王所献黄金成色不好、斤两不足为借口削掉王侯爵位达106人。至此,王侯不再过问封国政事,“封土不治民” 西汉初年,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在地方则沿袭了郡县制。“汉承秦制” 刘邦剪灭异姓王立同姓王:汉初封七异姓王,后立九同姓王。“封国的存在是中央的离心力” “七国之乱” 把王国的行政权和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 九个同姓王占据了全国大部分土地。 当时全国有54个郡,各诸侯国就占39个,仅齐一国就占7郡,而归西汉王朝中央政府管辖的只有15个郡; 从户口构成上看,在全国277万户、1300万人口中,由中央政府统辖的只有97万户、450万人,仅是全国户口总数的1/3强。 节度使就是掌握边镇武力的官员,在当时节度使势力被称为藩镇或方镇。 天宝初年,唐朝设置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岭南五府经略使,这十镇的兵力加上其他边地的小量驻军,共有49万人,而当时唐朝全国的总兵力约为57万人,也就是说,当时中央和内地所控制的兵力只有8万人,仅及边镇兵力的六分之一。 “内轻外重” 北宋初期,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防止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高官厚禄为条件,解除将领们的兵权。因为是在酒席上做出的决策,所以史称“杯酒释兵权”。 元朝 北宋 隋唐 西汉 趋势 调整、演变情况 阶段 重用亲信参与军国大事 完善三省六部制 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设中书省替代三省,为最高行政机关; 中书省长官行使相权,位高权重. 相权 不断 削弱 皇权 不断 加强 君主专制的演进 汉朝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中外朝制度 皇帝 尚书令 侍中 常侍 丞相 御史大夫 太尉 九卿 外朝 中朝(内朝) 有事上报 决策机构 执行机构 汉武帝为什么要把执掌朝政的实权, 由外朝的宰相转移给内朝的尚书呢? 主要因为:(一)内朝官地位很低,可以减少对他们盗权窃柄的顾虑; (二)内朝官多是皇帝宠幸的近臣,能很好地贯彻皇帝的旨意,不致受到外朝大臣的牵制; (三)内朝官多由外戚和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部 工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隋唐三省六部制 决策 审议 执行 假如你是唐朝的高级官员 公元某年某日,一要员上报民情,黄河决堤,造成农田摧毁,人员流离失所,生灵与水深火热之中,望圣上体恤民情,早日圣裁! 要解决此事,要经过哪些职能部门,工作流程如何?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工部 皇帝 (三司) 度 支 盐 铁 户 部 (二府) 中书门下 宋代的“二府三司”制 财政 行政 军事 参知政事 三司使 枢密院 皇帝 最高 行政机关 最高 军事机关 统领宗教事务 管辖西藏地区 枢密院 中书省 宣政院 一省 二院 元代的“一省二院”制 归纳古代皇帝削弱相权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利用身边的亲信近臣,形成决策核心. 一种是多人共同行使宰相职权,相互牵制. 局限 特点 标准 时间 科举制 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 选官制度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明清 孝廉 门第 才能 由下而上 中正授官 以考试定优劣去留 以官举士 权操于上 世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