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学术文献引用网络信息反思
对学术文献引用网络信息反思 [摘要]以《中国图书馆学报》1995至2008年所载论文引用的网络信息为样本,利用网络计量学方法,就“linkrot”的发生率及其与时间因素的关系进行统计和分析,从而证实网络学术信息存在“linkrot”现象。最后,提出应建立一套被引网络学术信息的长期保存机制来解决因“linkrot”而造成的人类记忆缺失。 [关键词]学术文献 网络信息 linkrot [分类号]G203 随着网络信息量的激增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学术文献中引用的网络信息数量日益增多。然而,这些信息的内容变化甚至消逝(即“linkrot”现象)成为阻碍人们再现研究过程、继承既有成果和实现创新的障碍。本文在综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中国图书馆学报》为例,客观地反映我国学术期刊所引网络信息的“linkrot”现象,以此呼吁社会关注和解决这一问题。 1 研究现状 “linkrot”不仅影响网络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更重要的是它会造成人类记忆的缺失。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国外进行了大量研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一般网络信息“linkrot”现象的研究GUY在1997年4月的调查显示,59.65%的用户认为“brokenlinks”严重影响他们对互联网的使用;次年,JakobNielsen(1998)注意到,“broken links”的比例比1997年的6%几乎增加了1倍,因而指出要高度重视“linkrot”现象;此后,许多学者对“linkrot”进行了研究,最有代表性的是Wallace Koehler。Koehler在1999年和2002年的研究中发现在6个月和1年内发生过变化的网站分别占97%和超过99%,而网页则达到98.3%和99.1%;同时,有一半的网络信息会在2年内消失。在近7年跟踪研究的基础上Koehler总结出两个结论:其一,“linkrot”与网络信息的存续时间相关,尽管约2/3的URL在4年内失效,但随后却相当稳定;其二,信息类型、学科属性和所属域名与“linkrot”相关。 1.1.2 网络学术信息“linkrot”现象的研究StephenP.Harter和Hak Joon Kim(1996)是最早关注网络学术信息“linkrot”现象的学者。他们从74种同行评议电子期刊发表的279篇文献中提取到83条被引网络信息,但能访问到的只有43个,占51.8%。他们因此对引用网上学术信息的合理???提出质疑。此后,许多学者对学术数字资源所含URL进行了研究,代表性研究有:Bar-Ilan和Pentz(1999)、John Markwell和Davidw.Brooks(2002)、Steve Lawrence等(2001)、CarmineSellitto(2005)。 还有一些研究描述了纸质期刊文献所引网络信息的“linkrot”状况,典型研究包括:Carol Anne Gemain(2000)对随机抽取的31篇文献中引用的64个URL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观察,1997至1999年无法访问的比例分别占26.5%、37.5%、48.4%。Mary K.Taylor和Diane Hudson(2000)对College&Research LibraryNews的“Internet Resource”栏目所列482个URL跟踪研究9个月,发现“linkrot”比例从13.3%上升到22.2%,时间、域名、所有者等因素可能与此有关;此后,David c.Tyler和Beth McNeil(2003)、Mary F.Casserly和James E.Bird(2003)、Evangelos Evangelou等(2005)、Dion Hoe-Lian Goh和Peng Kin Ng(2006)也对纸质期刊文献所引网络信息的“linkrot”现象进行了不同的研究。 除上述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还有Donna Bergmark(2000)、Diomidis spinellis(2003)、Frank McCown等(2005)、JoseLuis Ortega等(2006)、Dominik Aronsky等(2007)、DanielaV.Dimitova和Michael Bugeja(2007)、Matthew E.Falagas等(2007)、Ailsa Parker(2007)、Edmund Russell和Jennifer Kane(2008)。 1.1.3 “linkrot”问题的对策研究 目前,深入探讨“linkrot”应对策略的研究不多,专门针对网络学术信息的就更少。依据解决方式,现有解决方案分为三类:一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