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娜约和他姐妹们
娜约和他姐妹们 2005年春节后,住在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班村的拉祜族老汉扎母,收到了女儿从浙江松阳村寄回的信: “爸爸妈妈,我很想念你们,我们隔山隔水不隔心,我的心每天晚上做梦的时候就跟你们在一起。爸妈你们不用担心我,我这边过得很好,不穷吃不穷穿,想吃什么就有得吃,但是我有得吃时就想起我的女儿,我最当(担)心她,我害怕以后也见不到她,爸妈你们能不能告诉我,该怎么办?你们想想办法告诉我好吗?他们这边说要我生小孩,但是我很害怕,妈妈你不在我身边,没有人照顾我,所以我决定不生给他……” 扎母的女儿娜约今年22岁,春节前,她不辞而别嫁到了浙江农村。这并非娜约的第一次离家,为了追求衣食无忧的生活,她付出了很多代价,现在她可以“不穷吃不穷穿”,但这就是幸福了吗? 娜约的出走 10年前我到班村时,娜约才上四年级。从1995年???始,我到云南澜沧县的拉祜族山区,以班村作为长期的观察点研究拉祜族社会文化,断断续续来往于班村与昆明、香港之间。每次到班村多则住上一年半载,少则10天半月,历时10余年。 记得1995年夏天,有一次我与孩子们在晒台上聊天,12岁的娜约绞尽脑汁地跟我解释拉祜族的“波”的含义(汉译略相当于“福”):“波”,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很重要的力量。有了“波”,就有吃有穿,不会受穷,“波”也是可遇不可求的运气。对于当时的她来说,能有1角钱买甘蔗吃就是有“波”了。 小学毕业后,娜约到村里的茶叶初制所揉茶。村后山坡上有200来亩茶地,是乡供销社投资的扶贫项目,村民们从供销社承包茶地,采茶后按每斤1-2元青茶的价格交给茶叶初制所,这是村民唯一的现金收入来源。娜约在制茶所干了3年,这期间结识了一个到村里修建扶贫水利工程的外地汉族小伙,但工程结束后,小伙子走了。 两年后,娜约与邻村小伙结婚,次年生下一个女儿。婚后的生活简单平静,似乎一切都在重复着上一辈拉祜人的轨迹:种田、放牛、采茶。女儿1岁半时,那个曾经与娜约相好的修水利的汉族小伙子突然回来找娜约,对她说:“跟我走吧,你们拉祜族生活太苦,女人要像男人一样耕田种地。我们汉族地方的女人只要在家里看孩子做饭,不愁吃、不愁穿,享不完的福。”娜约怀着投奔幸福的憧憬,留下1岁半尚未断奶的孩子,跟小伙子走了。 娜约出走之后,家里乱成一团,四处找寻都没有结果。一个月后,乡派出所接到电话:娜约被云南镇雄县某乡派出所收留了,要娜约的爸爸扎母带上2000元路费把她领回来。扎母家里一贫如洗,哪里凑得出2000元!家里唯一的耕牛卖掉,也只凑了800元。后来在镇雄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出走两个月的娜约,终于回到了家。 娜约回来后,事情的经过才清晰起来:小伙子利用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的娜约的天真,把娜约骗到镇雄,准备以4000元卖给人贩子。他先把娜约安顿在自己家里,娜约才知道原来他早已经娶妻生子,自己受骗上了当。正当小伙子把她转手交给人贩子、数钱交人之机,人口普查工作队恰巧来到家里,娜约机警求救,工作队才把她送到乡派出所,这才得以脱险。 后来我回到班村,听娜约讲述这段故事时她目光木然。回想起几年前为我解释什么是“波”时,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女孩娜约,对生活的要求其实简单到只要有根甘蔗吃就满足了。 虽然受骗被拐,娜约并未就此放弃对改善生活的追求。回家后娜约与丈夫一起,试着做起了茶叶生意,在村里收购茶叶,弄到县城去卖。第一年小赚一笔,盖起石棉瓦房,告别了草房。不料第二年茶价大跌生意亏本,从此两口子吵吵闹闹,日子不再清静。直至2005年,娜约出走,嫁到了浙江。怀着对女儿、父母和故乡的思念,她找到了她所要的“波”和幸福生活了吗? 通过对班村长期的观察和与村民们长期的交往,我虽不能说对班村的事情尽悉了解,却早已与村民成了挚友。班村是一个300户、1300人的拉祜族贫困山村,平均家庭年总收入不到800元,尚有1/3的人家不能温饱。我亲眼目睹着娜约和她的姐妹们的成长,目睹着班村年轻一代的追求、压力、不安和痛苦。 从1985年开始在班村和附近的各县拉祜族山乡,就有外地人来找对象,带走女孩子。此后,越来越多的拉祜族女孩子离开了家乡,嫁到河南、山东等地。到了2005年,班村18岁以上尚未结婚的姑娘已经几乎没有了。在班村,未结婚的男女比例高达10:1,即每10个未婚的男孩子,要竞争1个女孩子作为结婚的对象。 几乎每一个离家的女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娜约的故事只能算平常。另一个女孩娜母,3年前去了河南,嫁给桐柏山区的一个农村青年。这是一个由中间人安排的交易,中间人向河南男方索取了1.8万元给娜母父母的“养老费”,可是3年过去了,娜母家里并没有收到一分钱。 婚姻中的“弱势群体” 每年10月份之后到次年3~4月,正值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