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茶艺.pptVIP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中国茶艺 第一节 古今饮茶风习 “江山带有人才出,各领风骚百年”。茶史上,有过不少风行一时的饮茶方式,现在说起来,已是往古陈迹了。 古代的饮茶风习 形形色色的饮茶方式 国外的饮茶 一、古代的饮茶风习 (一)唐代煎茶 (二)宋代斗茶 (三)明清时瀹饮法 (一)唐代煎茶 中国的饮茶,不仅是解渴的生理需要,而且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这门艺术的发轫就在唐代,它的形式就是“煎茶”。唐朝是茶和茶文化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 出现了一位被誉为“茶圣”的陆羽。陆羽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作者,他在该书中提出了煎茶法。 陆羽生平简介。公元733-804年,字鸿渐,自称桑苎翁,又号竟陵子、东园先生、茶山御使,世称陆文学。被尊为茶圣。 《茶经》成书于公元764年(一说成书于公元758年前后),共三卷,包括源、具、造、器、煮、饮、事、出、略、图共十节,约七千余字 。 上卷 一节 源(论茶树的原产地、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和茶叶品质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 二节 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 三节 造(论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 茶之造: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中卷 四节 器(列举烹饮用具的种类和用途)。 下卷 五节 煮(论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第) 茶之煮: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夹环激汤心…有顷,势若奔涛溅末,以所出水止之,而育其精华也。 六节 饮(论饮茶的方法、现实意义和历史沿革)。 七节 事(叙述上古至唐代有关茶事的记载)。 八节 出(论全国名茶的产地和优劣)。 九节 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的采制工具和饮茶用具)。 十节 图(指出《茶经》要写在绢上,张挂座前,指导茶叶生产和烹饮的全过程)。 《茶经》的作用: 1.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推动作用。 2.使人们更为了解茶叶,完善了茶文化的内容,也引起了后人对茶文化的重视。 3.给后世研究这一时代茶及茶文化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陆羽煮茶图 (二)宋代斗茶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宋朝的茶叶生产和茶学研究都很发达。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喜欢举行泡茶比赛“斗茶” 。由宋至元,饼茶、团茶、散茶同时并存。 随着制茶工艺的提高,散茶的制作方法开始逐渐流行起来。 宋朝----点茶。 饼茶烤炙—敲碎碾成细末—筛茶—调膏—注水---击打形成汤花。 宋末元初,开始生产蒸青散茶,并发明了花茶窨制技术。 所用茶碗是黑色的,以便于观察汤花。 元代 趙孟頫 《鬥茶圖》 取自劉松年的《鬥茶圖》,圖中設四位人物,兩位爲一組,左右相對,每組中的有長髯者皆爲鬥茶營壘的主戰者,各自身後的年輕人在構圖上都遠遠小於長者,他們是“侍泡”或徒弟一類的人物,屬於配角。圖中左面這組,年輕者執壺注茶,身子前傾,兩小手臂向內,兩肘部向外挑起,姿態健壯優美有活力。年長者左手持杯,右手令炭爐,昂首挺胸,面帶自信的微笑,好似已是勝券在握。 右邊一組,兩人的目光全部聚集天對 壘營中,其中長者左手持已盡之杯, 右手將最後一杯茶品盡,並向杯底嗅香, 年輕人則在注視對方的目光時將頭稍稍 昂起,似乎並沒有被對方的躊躇滿志 壓倒,大有一股“鹿死誰手”還未知的 神情。 宋代市井斗茶图 ★明初时散茶开始流行 明洪武八年,因朱元璋下禁令,贡茶废饼茶以散茶代之。制作散茶的炒青制茶工艺得到迅速发展。 品饮方式由煎点改为撮泡,进而发展为瀹饮。瀹饮适合清饮,有利于品尝茶之真香、真味,使饮茶更具自然美。瀹饮法同时刺激了中国陶器业的发展,特别是紫砂壶的繁荣。紫砂壶最大的特点是泡茶不失茶的原味。 ★ 瀹饮法还促进了中国茶叶的发展,茶的品种不断增多,明代以炒青绿茶为主,兼有烘青、蒸青,清代在炒青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红茶和乌龙茶的制作方法。至此,中国茶叶品种格局基本形成。 二、形形色色的饮茶方式 1.工夫茶 2.擂茶(闽) 3.龙虎斗茶(滇西北) 4.竹筒茶(傣) 5.锅帽茶(布郎) 6.盖碗茶(回) 7.婆婆茶(苗) 8.虫茶(湘城步苗) 9.腌茶(彝) 10.砂罐茶(三峡) 11.三道茶(大理白族) 三、国外的饮茶 (一)日本茶道 日本的饮茶风尚,一直可以追溯道1200年前的奈良时代,由唐代鉴真和尚及日本的留学僧最澄法师带入日本,很快流行于日本上层社会; 宋代荣西禅师留学归日时,弘扬茶法,于是饮茶在日本普及。 饮茶盛行时,贵族间举行茶会夸富斗豪,称之“茶数寄”。平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好文精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