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激励机制 2 主 要 内 容 引言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ppt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激励机制 2 主 要 内 容 引言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与激励机制 2 主 要 内 容 引言 技术创新体系 技术

* 海尔全面创新管理的初步绩效 1999年 2001年 新产品开发 - 340 专利 - 662(发明专利62项) 产品交货期(冰箱) 9.5天 6.5天 对客户响应速度 36天 10天 国内采购周期 10天 3天 流动资金周期 300天 70天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海尔全球营业增加额 100亿 138亿 200亿 * 总结和展望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仍处在传统的创新管理模式下,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全面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由于全面创新管理在国内外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还是一个新的事务,有关其内涵和具体的运作机制等尚需进一步深入探讨。 这里仅提供了一个全面创新管理的初步框架和初步的案例,供参考。 * 西门子: 创新的空间 * 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激励 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轨道规划时,要有足够的等级 例如微软的技术职称分15级,能升到15级的人很少,一般要临近退休才能实现。升迁与报酬持股相关,激发了员工积极性,使微软的研发人员成为美国公司中最努力的员工之一。 日本大多公司的技术人员等级10种以上,进公司时一般从最低级别做起,但后期的升迁速度不同(青木昌颜,1994) * 建立长、短期激励结合的激励方式 要注重长、短期激励的组合,才能有效激励技术人员的潜力并留住优秀人才 开发持股、期权等激励工具,并结合精神激励。微软、波音等公司都有技术人员持股激励,关键人员的期权激励。 * 采用协议工资留住优秀人才 协议工资有吸引和留住人才作用 小天鹅的薪酬体系含有协议工资的特性 主要实施岗位工资制,但具有一定的柔性,如果一个职员认为工资低,可以直接找部门负责人谈判,部门负责人有权利决定是否加薪,无需人力资源部门干涉,并可立即执行 * 重视小创新激励,促进全员创新 不仅要对专利、重大产品产新激励,还要重视小的工艺创新、小的产品改进,促进全员创新 小天鹅集团奖励并以员工名字命名工艺改革。例如螺钉掉在地上引发的创新,命名为“明伟紧固” * 全面创新管理 (Total Innovation Management) 全方位创新 全员创新 全时创新 创新全球化 21世纪创新管理发展新趋势: * 内容安排 组合创新管理的发展和全面创新的提出 全面创新规律 全面创新管理 全面创新案例(海尔案例) * 创新发展的三个阶段: 单个创新、组合创新、全面创新 价值增加 复杂性 单个创新 组合创新 全面创新 * 组合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一) 20世纪70年代:产品的组合创新 这一阶段对组合创新的研究主要停留在产品创新方面,即研究不同类产品的优化组合,以使有限资源利用最优化,保持企业持续发展。 20世纪80年代:技术创新的组合 这一阶段开始重视研究技术组合创新中的产品创新与工艺创新的关系; 20世纪90年代:不同创新的组合 此时的研究已突破了技术创新的组合范畴,超越技术领域而进入了涵盖组织、文化等因素,以及从企业自主创新扩大到整合外部力量合作创新在内的全面组合,协同创新阶段; * 组合创新管理理论的发展(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 这一阶段组合创新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深入,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C.K. Prahalad G. Hamel,1990)为代表的核心能力理论被人们广泛接受,并引入组合创新研究领域。 1970年代 产品组合创新 1980年代 技术组合创新 1990年代 组合创新 90年代中期 基于核心能力的组合创新 图1 组合创新演进的四个阶段 * 全面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 IT技术的发展、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大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Internet和E-Commence使顾客获取信息的广度和速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顾客的眼界变得开阔,获取商品的时空限度大大缩小,人们可以身在家中,眼观全球市场。 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商品的需求有高级化、个性化的趋势,市场竞争空前激烈,对品种、质量、供货速度和价格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全面创新理论的时代背景(续) 企业的竞争基础发生了变化。 产品质量上要求达到“零缺陷” ,要求进一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于是出现了诸如通用电气的6δ管理),企业需要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创新; 需求的个性化趋势要求企业研发、制造的柔性化,这也要求企业有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 缩短交货期是竞争最剧烈的焦点,要求企业流程再造,按过程组织生产,废除层次重叠的金字塔结构,使组织结构扁平化; 价格上的竞争,要求企业降低各种成本,这些都需要整体化的全面创新来实现。 * 全面创新规律 全面创新规律是两个方面的矛盾统一: 环境变化(需求)和创新能力(能力) 技术能力(生产力)和组织、文化与制度(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 解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