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面的陶渊明.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另一面的陶渊明 背景介绍:大哥陶侃 东晋大将,陶侃出身贫寒士族,且可能有江南蛮族血统。这在门阀贵族把持朝政的东晋王朝中是很难立足的。 贵族琅琊王氏家族中的大将军王敦主政其间,王敦为了扩充势力而将陶侃排挤,这无疑是门阀政治对陶侃的一次无情摧残。 琅琊王氏与陶侃之间的宿怨却一直难以弥合,这直接导致了“不为五斗米折腰”一幕的发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在彭泽县令任上,有督邮来到县里视察,陶渊明不愿按照礼法整顿衣冠迎接,于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辞官。 研究魏晋文学的大家逯钦立先生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给出的一段考证: 陶渊明29岁时任江州祭酒,但他的顶头上司江州刺史王凝之却恰恰是琅琊王氏的子孙。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另解为“不为信奉五斗米道的王凝之折腰。” 东晋遗民 当然,如果仅仅是家族记忆的牵绊,陶渊明的伟大还是有限的。陶渊明不仕祖仇只是其高风亮节的一部分,“不仕二姓”才是陶渊明隐居生涯的最终完成。对东晋王朝某些门阀贵族的不满,并不能盖过其对东晋王朝的忠诚。但东晋王朝最终却被刘裕建立的刘宋王朝取代,而陶渊明却偏偏经历了这一历史剧变。 这使得陶渊明的隐居不仕由起初的书生意气变成了最终的遗民心态,家族记忆升华为更大的家国情怀。 《述酒》 ——陶渊明 重黎之光普照南国,人才众若风鸣相闻。 秋草虽然尚未枯黄,春风早已消失散尽。 白砾皎皎长洲之中,南岳衡山已无祥云。 豫章与帝分庭抗礼,虞舜已死只剩灵坟。 心中悲怨叹息流泪,倾听鸡鸣盼望清晨。 国内有人献上嘉禾,四灵祥瑞为我所驯。 叶公帅军讨伐白公,白公兵败已丧其身。 献帝被废犹得寿终,恭帝虽死不得存间。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素砾皛修渚,南嶽无馀云。 豫章抗高门,重华固灵坟。 流泪抱中叹,倾耳听司晨。 神州献嘉粟,西灵为我驯。 诸梁董师旅,芊胜丧其身。 山阳归下国,成名犹不勤。 卜生善斯牧,安乐不为君。 平王去旧京,峡中纳遗薰。 双陵甫云育,三趾显奇文。 王子爱清吹,日中翔河汾。 朱公练九齿,闲居离世纷。 峨峨西岭内,偃息常所亲。 天容自永固,彭殇非等伦。 卜式善牧恶者辄去,安乐失职不为其君。 平王东迁离开旧都,中原皆被匈奴入侵。 司马昌明已有后嗣,三足乌显成宋代晋。 王子吹笙白日仙去,正午遨翔汾河之滨。 陶朱修炼长生之术,隐居避世离开纠纷。 高高西山夷叔所居,安然仰卧为我所钦。 天人之容永世长存,彭祖长寿难与比伦。 《桃花源记》 公元420年刘裕废晋恭帝自立,建国号为宋,史称刘宋,是为宋武帝。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约作于永初二年(421),即南朝刘裕弑君篡位的第二年。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总被我们解读成一种遗世独立的趣味,但《桃花源记旁证》一文中别开生面地告诉我们:桃花源其实是东晋期间滞留在中原的汉人为抵御五胡乱华而构筑的坞堡,陶渊明的眼光何尝离开过他的时代他的国?与其说《桃花源记》是对乌托邦的幻想,不如说是对中原汉人艰苦抗争、顽强生存的礼赞。 在由鄙视王凝之造成的“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后,陶渊明的仕途并没有从此断绝。隐居之后几年,陶渊明妻子去世,隐居的草庐也因失火而毁坏。穷困之中的陶渊明不得不再次出仕以求生存。三十四岁那年,陶渊明在江州刺史桓玄的邀请下出任幕府。 刘裕篡晋建立刘宋王朝之后,曾经派人再次到山上邀请陶渊明做他的著作郎,然而陶渊明自然不会答应,也便终生不仕。 从这个意义上说,陶渊明的确是通过诗构建自己的正义城邦,也通过诗来追问那个亘古的问题:人应该怎样生活?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