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BP的应用(自己).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ABP的应用(自己)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 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通过动脉系统植入一根带气囊的导管到左锁 骨下动脉开口远端和肾动脉开口上方的降主动脉内,通过心电、压力等 方式触发其充盈和收缩,而改善血流动力学,辅助泵功能衰竭的心脏 IABP的临床应用 IABP的历史 IABP的工作原理 IABP适应症及禁忌症 相关指南解读 操作要点 病例展示 总结 1953年Kantrowitz发现延长收缩压的时间,增加动脉舒张压及冠状动脉灌注压,可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22%~53%,首先提出应用机械来辅助心功能差的患者 1958年Harken描述了主动脉内气囊反搏的概念 1962年Moulopoulos建立了IABP动物实验模型 1967年Kantrowitz首次在临床上使用IABP成功救治一例心源性休克患者 1973年Buckley将IABP用于26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后难以脱机者,使22例脱离体外循环 1978年BREGMAN发明经皮主动脉内球囊导管,操作更加简便省时 1979年Gruzentig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PTCA ,冠心病治疗从此进入介入时代 1981年双腔IABP应用于临床 1986年有多种驱动模式的IABP问世 至1990年全世界IABP导管用量已超过10万例 IABP的工作原理 IABP通过控制球囊在主动脉中的充盈和排空时间发挥作用,达到其治疗效果,即: 1.增高舒张压,增加冠脉灌注; 2.降低后负荷和心肌耗氧量 IABP适应证 1.各种心脏原因引起的心脏功能衰竭 (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ABG围术期发生的MI;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低心、 排;心脏挫伤;中毒性休克;病毒性心肌炎等) 2.高危患者的PCI治疗辅助 (严重的左心功能不全、多支病变、高龄等) 3.AMI后发生机械并发症 (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致二尖瓣关闭不全;冠心病合并大室壁瘤等) 4.外科手术辅助 (高危患者CABG辅助、心脏术后脱机困难患者等) 5.内科治疗无效的不稳定性心绞痛 6.心肌缺血而致顽固性心律失常 7.心脏移植前的过渡治疗 8.其他 IABP 应用指征 多巴胺用量15ug/Kg/min, 应用两种升压药难以维持血压 CI2.0L/min/m2 平均动脉压50mmHg 左房压20mmHg CVP 20cmH2O 尿量0.5mL/Kg/h 末梢循环差,手足凉 IABP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相对禁忌症 严重的主动脉和外周血管粥样硬化 腹主动脉或胸降主动脉动脉瘤 严重凝血机制障碍 慢性心脏病的晚期 过度肥胖 现今共识 IABP是一项成熟、有效的心脏辅助装置 IABP在心脏重症病人中的作用已被广泛认可,使用日益广泛 IABP越来越成为救治重症心脏病人的必备武器 2010中国STEMI 指南 STEMI合并低血压、低心排血量及对药物治疗无效的心源性休克患者为I类推荐 对大面积STEMI或高危患者应考虑预防性应用IABP 对合并心源性休克的STEMI患者,应用IABP越早越好,联合快速血运重建治疗有望改善其预后 STEMI并发机械性并发症时,IABP作为冠状动脉造影和修补手术及血管重建术前的一项稳定性治疗手段 IABP也是顽固性室速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梗死后难治性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前的一种治疗措施 Breaking News !!! IABP-SHOCK II STUDY Conclusions: IABP的操作要点 最优治疗效果 触发时机 触发模式 反搏比例 操作要点 植入操作要点 球囊选择、使用注意事项 触发时机调整 触发模式 反驳比例 并发症 护理:术后护理及中心腔管理 植入IABP的操作要点 1.穿刺 小角度穿刺 IAB球囊导管穿刺时,大多数情况下提倡无鞘穿刺,可减少下肢缺血的发生率,如无法顺利穿入时也可改为有鞘穿刺 局部动脉病变严重者必须有鞘穿刺置管 取除支撑钢丝 植入IABP的操作要点 植入IABP的操作要点 2.球囊的选择和放置 根据患者的身高选择合适长度的球囊 送入球囊后注意球囊在主动脉中固定的位置,位置过高或过低均会造成并发症出现 球囊过高:阻挡左侧锁骨下动脉开口影响左上肢供血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