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0年”当事人之汪国真 我在每个时代都会做出我该做事
“30年”当事人之汪国真 我在每个时代都会做出我该做事
2008年,在公众视野里沉寂多年的汪国真,突然又成为媒体追踪的热点。两周内,他接受了3家杂志和一个电视媒体的采访,内容都是和改革开放30年有关的。而他本人,认为自己太适合说这个话题了,因为正是改革开放让他的命运有了巨大的转折。
1971年,汪国真初中毕业,15岁的他被“幸运”地分到工厂,班里其他的人大部分去农村插队,极少数的人上了高中。那时的他,开X51立式铣床,三班倒,业余时间和其他青工打打扑克和乒乓球,“前途基本上一眼就看到底了”。他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在工厂做工人,因为曾经获得过北京仪表局铣工比赛第一名。当时他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能成为一个八级工,技术水平最高,在工厂里受人尊重。“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八级工啊!大多数人顶多是五级工、六级工。”
这“一眼能望穿”的命运,却在1978年,一下子转变了。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时,汪国真已经在工厂里当了6年工人,他凭直觉感到这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1978年9月,他考入暨南大学中文系,这一年他22岁,在同学里算是年轻的。“对我们这代人来说,能上大学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这一年开始,他从工人的队伍,一脚踏入了知识分子的行列。
30年来,他是诗人,参加电视主持人大赛,做电视节目评委,再到如今的书法、作曲,他频频更新着公众视野中自己的形象。另一方面,不可思议的是,从1982年大学毕业到今天,在漫长的时间里,汪国真从未换过工作,从青春年少到如今人到中年,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了整整26年。
大学期间的汪国真开始学着写诗,1979年,他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他的诗《学校的一天》,这是他在媒体的首次亮相,内容由五组诗组成。这组诗在今天看来,有点像是打油诗,比如其中一组是“天将晓,同学起来早,打拳做操练长跑,锻炼身体好”。这一次,他得到了稿费2元,和一封给他很大鼓励的编辑来信。
上世纪80年代,年轻人的偶像是诗人,人们热爱着北岛、顾城、舒婷们。虽然汪国真认为自己受这些朦胧派诗人影响很小,但他还是认为,那是一个能让诗人和诗歌都茁壮成长的好年华。“那时候商品经济意识没有现在这么强烈,就业问题、社会竞争、生存压力都相对轻松一些。今天的人们比较少有闲情逸致去欣赏诗歌,阅读文学作品。”
就是在他所说的诗歌的好年华里,汪国真成了“诗歌王子”。1990年,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印数达15万册。这一年,被出版界称为“汪国真年”。他的“年轻”系列诗集所创造的纪录,至今没有诗人能够超越。而汪国真自己,也至今得意于当年的成就:“我的诗创造了几个纪录:五四以来诗集发行量第一,研究我的诗的专著最多,读者也是最多的。从90年至今,还没有影响超过我的诗人出现。”
但在经济方面,他却认为自己没赶上好时候,“虽然书卖了很多,但那个时候都是稿费制,一般的诗人写10行诗才能拿40元,出版社给我80元,已经很不错了”。
与此同时,汪国真也一再刷新诗人的新形象:1991年,他甚至走进中央电视台,参加了央视的第一届主持人大赛,与他同台竞争的,都是日后大众极为熟悉的面孔,比如张泽群、李玲玉、许戈辉、文清,在那一次的比赛中,张泽群和许戈辉是一等奖,而汪国真凭借他即兴赋诗的能力,和李玲玉一同获得二等奖。此后,他还为中央电视台做过四期“音乐擂台歌手比赛”的评委。
时隔十几年再回头看,今天的汪国真觉得自己当年“在电视上过多露面不是太好”。“这不是我想要的状态,不适合我的性格,我更愿意在轻松的状态下生活,而不是随时被人认出来。诗人用作品和人交流就可以了。”
先是红极一时,频频在电视媒体露面,随即引起巨大争议,被斥为“媚俗”、“浅薄”――多年来,汪国真在文化圈的起落沉浮,有点像是今天的余秋雨。
沉寂多年后,汪国真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是因为一场跟媒体的官司,这让他有些尴尬。2002年,一家报纸称“汪国真穷困潦倒,卖字为生”,消息被各大网站和报刊转载。汪国真起诉了两家报社。这则新闻位列当年十大假新闻之一。也许公众有这样的心理预期,一个不再被大众捧场的诗人,就应该是落魄的、穷困的,这符合人们顺理成章的想象。
但显然,他们估计错了汪国真。1993年,汪国真开始练习书法,到今天,张家界、九华山、黄山、五台山、晋祠等名胜古迹,处处都有他的书法石刻和牌匾。当年,那些热情地传抄汪国真诗集的一代年轻人,如今都已人到中年,很多已成为全国各地把有重权的人。
也许是因为他们当年的汪国真情结,也许是因???真的欣赏汪国真的书法,反正十几年来,汪国真以诗歌、书法两样法宝,将墨迹遍布中国南北山川。毛笔字配上旧体诗才好看,为了迁就书法,他现在已经很少写新诗了,如今他的诗集里多是念奴娇、渔家傲、鹧鸪天式的旧体诗词。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