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论语》看孔子德育体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论语》看孔子德育体系

从《论语》看孔子的德育体系 白浩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福州 350007) 【摘要】 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不是零散的,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若要探究孔子的道德思想体系就必须深入钻研《论语》。孔子的德育体系以他的“性相近,习相远”为人性论的基础,强调了人性中善的可能性;以“仁”为核心思想,把“仁”作为其他美德的基础;以“礼”为主要内容,“礼”是重要的道德规范与形式;以“圣人君子”为培养目标,包含了“忠、恕、孝、悌、信、义”等重要德目,采用因材施教、躬行实践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孔子;《论语》;道德教育;德育体系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既是我国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也是新的文化的开创者,他被誉为“圣人”、“万世师表”,他对后世的影响无人能及。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他思想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部分。孔子首创私学,形成了丰富成熟的德育体系。他开创了我国教育重视德育的传统,为我国德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要想了解孔子的思想,就应当先读专门记录他言行的《论语》这本书。但中国古籍最杂乱无章的,也首推《论语》一书。尽管《论语》的体裁杂乱无章,但这并不影响孔子的思想是完整的有体系的这一事实。 孔子德育体系的形成 要了解孔子的德育体系,必须了解孔子德育体系形成的过程和背景。 孔子的德育体系孕育于他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在他开办私学之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人生观、政治观。这些观念为他德育体系的形成做了铺垫。孔子在收徒讲学之后,他的德育体系逐渐成熟并且得到传扬。德育的对象正是他的学生,没有学生也就没有教学的主体。 孔子在三十岁时就已经精通古代的大量文献,面对周朝衰落、礼崩乐坏、诸侯纷争和政治动乱的社会现状,他立志要匡扶正道,以维护周礼为使命,形成了以恢复西周礼乐文明为目标的思想体系。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年老时候又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由此可见周公对孔子的影响有多大,可见孔子对周朝文明推崇的程度。在周朝文明的深刻影响下,孔子确定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以“中庸”为原则的伦理观,这对他后来德育观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在三十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他早期的弟子主要有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等人,他们在孔子那里主要学习礼、乐、射、御、书、数,重点是培养德行、陶冶性情,重视军事外交方面的训练,他的德育思想伴随着他的教育活动逐渐得到传播并且逐步完善。 孔子德育体系的形成与其特殊的背景有关。孔子特殊的家庭环境使得孔子从小就立志好学,孔子所在的鲁国完好的保存了周朝文化,这为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文化背景,周朝衰弱,礼崩乐坏的动荡社会使得孔子肩负起振兴礼乐、教化民众的责任。 孔子名丘,字仲尼,殷商后裔。周武王灭商,封殷商的微子启于宋。孔子的先祖孔父嘉是宋国宗室,按照周朝礼制,因为距离宋国始祖超过五代,便改为孔氏。孔父嘉无辜被华父督杀害,孔父嘉的后代防叔畏惧华氏的逼迫而到鲁国,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叔梁纥生孔子。孔子三岁丧父,他的母亲颜征在善良勤劳,教子有方,遗憾的是在孔子十七岁时候她也去世了,这种特殊的人生经历磨练了孔子的意志,培养了他勤奋好学的精神,孔子有言曰:“十有五而志于学”;孔子不仅少年时代就立志好学,他把学习当成是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正说明了这一点,“韦编三绝”等故事也说明了孔子勤奋读书的事迹。 孔子所在的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当时鲁国的礼制是保存的最好的,也是最繁琐的。孔子十分尊崇尧、舜、禹,非常推崇文王、周公的道德,而且自认为继承了他们的文化遗产。孔子正是受到他们的影响才提出了“敬德保民”、“不施其亲”的主张,这些成为孔子仁爱思想的来源。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界限已经被打破,所以他才会有机会学习“六艺”,学习《诗》、《书》、《礼》、《乐》、《易》等典籍。这些典籍详细记录了先秦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状况,弘扬了上古圣贤们的高尚品德,为孔子德育思想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基础,为孔子德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春秋时代是一个历史转折的时期,周王朝的统治已经彻底崩溃,原有的社会秩序已经荡然无存。面对这样的社会,孔子毅然以天下为己任,最初,他跻身仕途,曾经担任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和乘田(管理牛羊的小官),官位最高时做过鲁国的大司寇。他想通过从政来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并没有得到施展,他周游列国皆不被重用,尽管经过这样的遭遇,孔子也并没有放弃,转而以整理古代典籍和收徒授学为业。社会动荡、人心不古促使孔子尤其重视道德的弘扬,重视对学生道德的教育。 “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基础 对人性问题的探讨是人类自我觉醒、自我认识的开始。千百年来,关于人性论的问题,众多思想家们给出了许多命题,先后出现过性善论、性恶论、性无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