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精神——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今释.docVIP

弘扬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精神——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今释.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精神——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今释

弘扬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精神 ——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今释 导语 当今提倡大兴读书之风,建立学习型社会, 这是一件大好事。温家宝总理说得好,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希望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希望的。 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好学习、好读书的民族。正是因为如此,我国延续了近五千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和传统文化,才能历经无数浩劫而未曾中断并不断缓慢发展, 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传统文化范围很广,除物质文化外,非物质文化的代表当指所谓经、史、子、集一类典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留下过这多、这么全面的文化经典。有条件的话,我们都应有所涉及, 读好了能令人终生受用。今天我们想就经、史、子、集之外的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做一些简要阐释。 (一) 蒙学经典《三字经》的今昔 传统蒙学经典《三字经》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伯厚(应麟)初撰,后经历代儒者修改增订,才成为今天所见到的样子。 明代以来,《三字经》被民间奉为蒙学经典,广为流传。清道光年间,紫巢氏曾对此作注。紫巢氏的注释虽被作者以“袖里乾坤”自许,却谬误甚多;但其所作弁言倒指出了《三字经》在当时的广泛影响:“海内子弟之发蒙者,咸珍若球刀”(球刀,天球与赤刀,旧指“天子之宝器”)。 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先生对《三字经》进行了重订,增订了一些新内容;至解放前夕,《三字经》一直是国人发蒙的必读课本,可见其影响之深远。虽然蒙学课本还有诸如《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之类,但就内容之丰赡性、流传之广泛性、影响之深远性而言,还没有哪一部能够超过《三字经》。 今天,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读此书,也是时势之所需。 蒙学书籍就是启蒙之书。在经过这么多的批判、销毁之后,人们痛定思痛,来一次成规模的启蒙活动也是势在必行的。否则,我们将会面临许多优秀传统文化的渐次缺失。那不仅祸及当代,还会贻误后人,愧对祖先。 (二)《三字经》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虽是蒙书,《三字经》却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举凡天文地理、社会伦常、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四史通鉴以及六艺八音、哲学文学、生活常识等等,无一不具,几乎是古代社会生活的袖珍百科;但是,《三字经》里最为集中、最为突出地强调的还是教育和读书。书中以最大篇幅彰显了历代刻苦勤学、终于成才的典型以启发、教育蒙童。因此,《三字经》被奉为经典蒙书,广为流传,是有其合理性的。其主要的内容特点是: (1)??? (2)??? (3)??? (4)??? ? (三)《三字经》的社会价值 一部蒙学著作能够流传近千年而不衰,如果没有其公认的社会价值是不可理喻的。概括地说,其主要价值如下: (1)??? (2)??? (3)??? (4)??? 作者举出宋代宰相赵普夜读《鲁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正是出于其口、汉代路温舒批蒲编书写字、公孙弘年五十为人牧豕仍要学习削竹子去青皮写字、孙敬头悬梁夜读、苏秦以锥刺股夜读、晋代车胤囊萤夜读、孙康映雪夜读、汉代朱买臣砍樵不忘读书、李密(后汉及隋代各一李密),汉李密作《陈情表》著名,隋李密牧牛将《汉书》挂于牛角、苏洵苏轼父,年二十七始发奋读书,迎头赶上后生、梁灏宋人,年八十二中状元等诸多勤学者警示众人,这些人或“彼既仕,学且勤”、或“彼无书,且自勉”、或“彼不教,且勤苦”、或“家虽贫,学不辍”、或 “身虽苦,犹苦卓”,并反复强调“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说到梁灏时,作者则提醒说“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此外,书中还提及神童和才女,如北齐祖茔八岁“能咏诗”后成名出仕。唐代李泌七岁“能赋棋”为唐明皇称为奇才,后连相明、肃、代、德四帝。才女“蔡文姬,能辨琴”蔡琰系蔡伯喈女儿,因父被杀而流放胡地,因有感身世而作《胡笳十八拍》幽怨哀伤,感动曹操将其赎回内地“谢道韫,能咏吟”谢道韫晋代谢安侄女,下雪时谢安以“大雪纷纷何所似?”为首句,要求侄儿谢朗和谢道韫续出下句;谢朗以“撒盐空中差可比”对,而道韫则对以“未若柳絮因风起”,广被称赞。所有这些,都是勤学榜样,自强典型。 (5)人文和谐观念。和整个传统文化一样,《三字经》通篇渗透着人文精神,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对上提倡“孝”行,平辈则要求“弟”;对老者要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对幼者则要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既是“善”的延伸,强调对人的人文关怀;自然也是和谐思想与大同观念的表现。《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接着就说人生下来就要教育好,因为“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生来虽然善良,若任其自流,则一定会 “性乃迁”。“性本善”一旦“变迁”,就成了不善,一旦不善了,自然没有和谐了;而只有和谐,才能保持社会持续稳定以发展经济文化。所以,归根结底,《三字经》除了基本常识外,通篇就说了两个字:一是“善”,二是“教”。二者互为因果,互为体用。 《三字经》出自宋人之手绝非偶然。它是宋代历史的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