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__概述__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课.ppt

1第一节__概述__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课.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第一节__概述__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课

学习目标 了解循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循环统疾病常见症状的病因、临床表现 掌握常见症状的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及护理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调节血液循环的神经体液。 循环系统疾病包括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合称心血管病。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及人口迅速老龄化,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给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并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及危险因素的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一、循环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1. 心脏  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形似倒置的、前后稍扁的圆锥体,约本人握拳大小。心脏位于胸腔中纵隔内,2/3位于正中线左侧,1/3位于正中线右侧。心尖部向左前下方,心底部向右后上方。 (1)心脏的组织结构: (2)心脏的传导系统: (3)心脏的血液供应: 2. 血管 3. 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与体液 (1)调节循环系统的神经: (2)调节循环系统的体液因素: 心血管病的分类 1. 病因分类 根据致病因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大类。 (1)先天性心血管病(先心病):为心脏大血管在胎儿期发育异常所致,病变可累及心脏各组织和大血管。 (2)后天性心血管病:为出生后心脏受到外来或机体内在因素作用而致病,如: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或缺血性心脏病; ②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③原发性高血压; ④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 ⑤心脏神经症。 2. 病理解剖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分别或同时引起心内膜、心肌、心包或大血管具有特征性的病理解剖变化,它们可反映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的特点。如: ①心内膜病(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②心肌病(心肌炎症、变性、坏死、纤维化等); ③心包疾病(心包炎症、积液、缩窄、缺损等); ④大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夹层分离、血栓形成、栓塞等)。 3. 病理生理  不同病因的心血管病可引起相同或不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 ①心力衰竭; ②休克; ③心律失常; ④高动力循环状态; ⑤心脏压塞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胸部 x线判断肺淤血、肺水肿、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心脏外形,有无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 心理及社会评估 患者有无紧张、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家庭、社会支持系统及对患者的关心程度。 气体交换受损 与肺瘀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活动无耐力 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 1.病人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或消失 2.活动耐力逐渐增加,活动时无明显不适 4. 护理措施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水肿或伴肺部感染有关。 ①休息:患者有明显呼吸困难时应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荷,利于心功能恢复。 劳力性呼吸困难者,应减少活动量,以不引起症状为度。对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应加强夜间巡视,协助患者坐起或采取舒适卧位。 对端坐呼吸者,需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清洁,协助大小便。此外,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患者应衣着宽松,盖被轻软,以减轻憋闷感。 ②体位: 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采取适当的体位,如给患者2~3个枕头、高床头。 严重呼吸困难时,应协助端坐位,使用床上小桌,让患者扶桌休息,必要时双腿下垂。 注意患者体位的舒适与安全,可用枕或软垫支托肩、臂、骶、膝部,以避免受压或下滑,必要时加用床栏防止坠床。 ③氧疗: 对于有低氧血症者,纠正缺氧可缓解呼吸困难、保护心脏功能、减少缺氧性器官功能损害。 氧疗方法包括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一般为2~4L/min)、面罩吸氧、无创正压通气吸氧等。 ④用药护理: 遵医嘱给予抗心衰、抗感染等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制剂等,掌握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控制输液量和速度,24h输液量应控制在1500ml以内为宜,控制输液速度在20~30/min,条件允许可用输液泵或微量泵控制速度。 ⑤病情监测: 密切观察呼吸困难有无改善。 发绀是否减轻,听诊肺部湿啰音是否减少。 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结果是否正常等。 若病情加重或血氧饱和度降低到90%以下,应报告医师。 ⑥指导患者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⑦心理护理:和家属一起安慰鼓励患者,给予心理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