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节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2003课件(389KB).pptVIP

第七章节天然鱼类资源的增殖保护2003课件(389KB).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内外人工放流工作开展的情况: 但1988年,农业部与黑龙江省东宁县政府合资在绥芬河建立了大麻哈鱼放流站; 10年总计放流鱼苗500多万尾; 放流回归率超过千分之一,大麻哈鱼的回游量逐年增加; 1999年大麻哈鱼的回游量比放流前增加了8倍多; 中华鲟的放流: 我国七十年代开始进行中华鲟的人工放流; 73-74年,放流中华鲟301尾、长江鲟39尾,回捕中华鲟6尾,回捕率2%; 近年来,中华鲟的放流工作得到了较好地开展,数量逐年增加; 国内外人工放流工作开展的情况: 提高放流效果: 提高放流苗种的规格和质量; 采取保护性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捕捞; 收取放流费,维持放流工作的长期性; 近年来在人工放流方面开展的工作 2002年12月18日由大鲵救护在中心国家级大鲵自然保护区内金鞭溪首次大规模放流大鲵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150尾人工繁殖成功的大鲵 放流前,用微型数码打码机对每尾大鲵进行了标记,实现了放流大鲵全球卫星定位。 这是我国首次使用高科技对大鲵进行研究,有利于对大鲵进行跟踪观测;而放流将让人工繁殖的大鲵熟悉自然生活,并自然繁衍、生息 海水鱼类的人工放流 2002年6月29、30两日,象山港进行了大规模的放流活动 人工养殖的130万尾大黄鱼鱼苗、20万尾黑鲷鱼苗投入象山海域,为东海海域最大规模的人工放流活动。 自1998年开始放流大黄鱼鱼苗以来,至今已在象山海域放流227万尾大黄鱼鱼种。 去年以来,渔民在大目洋海域常常能捕到近20年没有捕到的大黄鱼。 长吻鮠放流 2002年6月10日在上海石洞口以北水域(长江主航道)放流2万尾两个半月龄、体长为5-6厘米的长吻鮠鱼种; 由于放流水域水质好,正值春禁,预计成活率60%以上,长成后体长可达40厘米,体重公斤以 上。此为上海首次放流该鱼类。 据统计,近5年,长江长吻鮠资源下降了80%。 大规模放流中华鲟 2002年6月28日上海市有关部门在长江石洞口以北水域放流 3000多尾中华鲟 放流的中华鲟,经过近半年人工培育养殖,每尾长大约在40公分左右,平均重400克。 其中600尾的尾巴上挂有标志牌,可供科研人员进行追踪考察 中华鲟是生活在1亿5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时期与恐龙同时代的现存种,被古生物学誉为“活化石”,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第四节 过鱼设施 水利设施对鱼类资源的最大影响就是阻断了回游路线; 而过鱼设施则是在不影响水利设施功能的前提下,为鱼类提供专门的人工通道,补救水利设施给鱼类资源造成的影响; 过鱼设施在世界上有关悠久的历史; 早在17世纪,欧美就有了帮助鱼类通过天然障碍、上溯的设施; 在自然条件下,在落差大、流急的河段,在岩石上开沟、挖槽,减缓流速,帮助鱼类上溯,原始的鱼道; 现代过鱼设施: 现代过鱼设施始于本世纪初,比利时人丹尼尔(Denil)自1908年开始研究鱼梯近30年,形成了独特的丹尼尔鱼梯,使用至今; 后来,又出现了升鱼机、鱼闸和集鱼船等各种过鱼设施; 我国的鱼道建造始于58年,建造了水电站型鱼道两座,沿江、沿海鱼道30多座; 国外的鱼道多用于解决鲑科、鲟科鱼类的过坝产卵回游; 现代过鱼设施: 我国的过鱼设施主要解决隔离水域鱼类资源的增殖问题; 在建设葛洲坝大坝时,曾经就是否需要为中华鲟的过坝建造专门的鱼道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激烈的争论; 最后因发现了坝下产卵场,不建鱼道而告结束; 坝下虽有产卵场,但建坝后是不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是个问题; 但建造专门鱼道,投资过大,人工繁殖和放流则是较好的补救措施; 一、过鱼设施的类型与特点 1.鱼梯,也称鱼道: 在水利设施上为鱼类上溯建造的直接通道,依靠鱼类自身的上溯能力通过大坝; 适合于低水头(坝高小于30 m)水坝、水闸,在鱼道上设置减流装置和隔墙,降低流速,使鱼类能够通过自身的游泳能力上溯过坝; 直槽式鱼道:靠槽底、槽壁上设置的减流装置减缓流速,流速较快; 水池式鱼道:靠横隔板将鱼道分隔为若干个水池,减缓流速,且形成休息池; 鱼道的特点: 过鱼性能好,运转不易发生故障; 结构简单,便于施工和维修管理; 但是,提升高度小; 若提升高度大,鱼道过长,造价大,过鱼效果下降; 一般固定进出水口,不适应水位的变化,效果受影响; 多个水口,改善效果; 2.鱼闸、升鱼机、集运鱼船 特点是用一定的装置将鱼从坝下搬运至坝上; 适用于水位落差大的水坝; 但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投资大; 3.特殊鱼道 为特殊目的或某种鱼类的特殊需建造的专门鱼道; 如光线较暗的鳗鱼道; 兼顾鱼类上下行的管道式鱼道; 浮动式鱼道; 不同类型过鱼设施的应用特点: 克服天然障碍,多采用垂直隔板式鱼道,直槽式鱼道; 中低水头枢纽过鱼,多用水池式鱼道; 较高水坝过鱼,若过鱼量大,多用机械提升或转运方式; 高坝过鱼,投入效益不

文档评论(0)

精品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