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晋时敦煌大族
汉晋时敦煌大族略论
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视家族文化的教育、传承。历史上由于官学的普及程度较低,上层王公贵族,官僚大族子弟可以有条件进入官学读书,平民百姓的子弟只能依靠民间流传的书目阅读,因此,家学在此犹显重要。“家学”在此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在家开设私塾教书,更重要的是家族那种主体的思想意识的代代传承,以及家族藏书对后代文化的重大影响。有些家族之所以经久不衰,不在于什么家财万贯,金玉满堂,更重要的在于祖先设立了一种有利于家族长远发展的道路,那便是遵循了儒家传统文化中的一条经久不变的定律“学而优则仕”,以文化教育来使子孙自我壮大,这一状况的产生也与中国科举制度,以及官僚制度的大力发展有很大的联系。此情形《红楼梦》中贾府的情况便是以很明显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族文化传承不息,代出英才便是也是以上情况的一个很重要的例证。如、吴越钱氏,曲阜孔氏等等大族。
中国历史上文化思想最繁盛,最活跃的莫不为春秋战国。此百家争鸣,文化空前繁荣为后世所鲜见。儒、道、法等诸家思想对后世2000多年有重大影响,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方面。当然春秋战国时期为大分裂,大混乱时期,
各诸侯国之间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统一“国人”的思想,而大一统的王朝便为了巩固统治去统一人民的思想。因此,各种思想和文化以及主张,便在春秋战国这一混乱分裂时期找到了适合各自发展的土壤,大力发展。一到统一时期,国家必然会找一家思想来进行文化一统。同时,一些其它文化便隐溺于民间,而得不到很大程度的发展。有些随着时间的推移便失去很多原来的本色。与主流文化不同的是,家族文化并不像以上传统的别家文化不同,它需要一个安定的,静谧的发展空间,便自己的文化不断传承。敦煌大族也正是由于这一点,而得到了快速的,巨大的发展空间。
汉晋时敦煌大族形成并发展到鼎盛阶段,对此一时期的敦煌地方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尤其到汉末魏晋时期涌现出许多在全国都颇有影响的著名人物。
西汉后期,一些中原汉族家族如索,曹,张,伊,令狐等由于犯罪,避祸或拓边、征战的原因,西徙敦煌并定居于此。东汉前期,他们通过立功西域等途径,出任官职,提升了家族的地位。东汉后期,他们从武力军功转向儒家文化的学习,以经学传家,并以通经致仕,为官为宦,进而使其家族成为儒家世家,到魏及西晋,这些家族的人物精通经纬,其学术文化领先全国水平。而宋,阴二氏大约也在此通过武力崛起,挤身敦煌大族之列。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第二部分“礼仪”中说:
“河陇一隅所以经历东汉末、西晋、北朝长久之乱世而能保存汉代中原之学术者,不外前文所言家世与地域之二点。易言之,即公立学校之论废,学术之中心移于家族,太学博士之传授变为家人父子之世业”。陈先生的此论述也证明了这一时期敦煌大族文化传家的特点。
紧接着,陈氏引录《三国志·王朗传附子王肃传》云:“自魏初征士敦煌周生烈,明帝时大司农弘农董遇等,亦历注经传,颇传于世。”裴松之注曰:“臣松之案此人姓周生,名烈。
陈寅恪氏认为,“当东汉末中原纷乱,而能保持章句之儒业,讲学著书,如周生烈、贾洪、薛夏、隗禧之流,俱关陇区域之人,则中原章句之儒业,自此之后已逐渐向西北转移,其事深可注意也。”
《三国志·仓慈传》记载他于魏明帝“太和中(227~233),迁敦煌太守。郡在西陲,以丧乱隔绝,旷无太守二十岁,大姓雄张,遂以为俗。前太守尹奉,循故而已,无所匡革。慈到,抑挫权右,抚恤贫羸,甚得其理。旧大族田地有余,而小民无立锥之土;慈皆随口割赋,稍稍使毕其本直。……又常日西域杂胡欲来贡献,而诸豪族多逆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分明。胡常怨望,慈皆劳之。”
西晋时期,最著名的敦煌大族是出身“累世官族”的索氏,另外还有张氏、汜氏,在西晋政治文化舞台上非常活跃,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历史人物。
《晋书·索靖传》云: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氾衷、张虎甘、索紾、索永俱造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这五人中,索家占三,氾、张各一,说明了索氏家族在文化传习上的优势。他们一方面在敦煌得到家庭的文化传承,另一方面又到京城洛阳的太学中学习,与中原学术水准保持一致,由此驰名海内。后世李暠曾对他的儿子说:“此郡世笃忠厚,人物敦雅,天下全盛时,海内犹称之,况复今日,实是名邦。正为五百年乡党婚亲相连。”
所谓“天下全盛时”,系指西晋统一时期,“海内犹称之”与索靖等“敦煌五龙”“驰名海内”相对。至于“况复今日”,则是李暠对西凉的自誉夸饰之词。但敦煌郡“实是名邦”倒确非虚语,原因是什么呢?李暠认为是“正为五百年乡党婚亲相连”,李暠对诸子说此话是在40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