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医课件】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教学课件.pptVIP

(精选)【中医课件】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教学课件.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伤寒与温病的可通性 浦东新区传染病医院 杜秀萍 主要区别 伤 寒 温 病 病因是寒邪,最易伤阳 病因是温邪,最易伤阴 邪从皮毛而入,由表及里,须横看 从口鼻而入,由上及下,须竖看 始于足太阳,传足不传手 始于手太阴,传手不传足 六经辨证 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 治疗宜温、宜热 治疗宜寒、宜凉 下不嫌迟 下不嫌早 更多的联系 理论基础 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的理论基础都源于《内经》 《难经·五十八难》载:“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前者伤寒为广义伤寒、湿温、热病、温病都属其中。 《伤寒论》很明确地提出是撰用《素问》、《八十一难》,可见仲景所论伤寒也是广义伤寒。 辨证方法 伤寒的六经辨证与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 针对外感而设 反映外感热病过程中的正邪斗争以及外感热病转归中的邪正盛衰 所代表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是一致 归纳的证候也是基本一致的 一 太阳病、上焦肺、卫分证 基本证候:发热恶寒,头痛脉浮 伤寒:太阳统卫气而主外,为人身之藩篱,肺合皮毛,卫与肺相通;卫气出下焦,但要靠上焦肺的宣发,循足太阳经而敷布肌表。 叶天士: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卫气营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 吴鞠通: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由卫分而人肺经也。 上焦肺、卫分证、太阳病实为同一病变层次。 病在上焦肺,如果热甚,汗出,烦渴者,则属肺的气分证,亦属太阳证。 二 阳明病、中焦胃、气分证 基本证候: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滑数 《伤寒论》219条:“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215条:“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谷者……宜大承气汤下之。” 《温病条辨》中焦篇第1条:“面目俱赤,语声重浊,呼吸俱粗,大便闭,小便涩,舌苔老黄,甚则黑有芒刺,但恶热,不恶寒,日晡益甚者,传至中焦,阳明温病也。脉浮洪躁甚者,白虎主之;脉沉数有力,甚则脉体反小而实者,大承气汤主之。” 阳明病与中焦胃的气分证,属同一个病理层次。 三 少阳病、胆与三焦、气分证 叶天士:“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 论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之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说明邪留三焦类似少阳证,故胆及三焦与气分、少阳为同一病理层次。 治 法 伤 寒 重视顾护阳气,兼虑阴津 对于表证,病在表可发汗 清热通便,保存津液 虚证,伤寒寒化证温阳,热化证养阴 至于挟湿邪,伤寒是“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温 病 重视养阴保津,兼顾阳气 在卫汗之可也 清热通便,养阴生津 气脱者益气,阴竭者救阴。 挟湿者喜刚恶柔,湿为阴邪,非温不化 方 药 《 伤寒论》方剂 “众方之祖”;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三焦辨证用方198首,采用伤寒方者约80首,其中原方25首,加减方约55首 伤寒中的白虎汤、承气汤、麻杏石甘汤、黄连阿胶汤、竹叶石膏汤、泻心汤等,一直是治疗温病的重要方剂 伤寒:以三承气汤为主,尚有桃核承气汤、抵当汤、大陷胸汤等;温病:新加黄龙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等 养阴生津、芳香开窍的创制和运用方面,温病学补充了伤寒学之未备。 临床举例 肺部感染 中医诊断:风温病 始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始创麻杏石甘汤 温病辨证为风温病的上焦气分症,治宜清热宣肺,方以麻杏石甘汤加味 殊途同归!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