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白居易诗四首2概要
花非花 1.白居易诗原本以通俗著称,这首诗却相当朦胧,诗取前三字为题,近乎“无题”诗。未知的喻体,就象一个耐人寻思的迷,使诗的意境也蒙上的一层“朦胧”的色彩。它被自居易自编于集中“感伤”部分。 2.白居易的感伤诗是心物感应的文学作品。 3.此诗运用三字句与七字句轮换的形式(这是当 时民间歌谣三三七句式的活用),兼有节律整饬与错综之美,极似后来的小令。?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思考1.《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花——非花 雾——非雾 似花似雾,给人捉摸不定的感觉。 取喻于花和雾,比方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 夜半来 天明去 如春梦 似朝云 梦境虽美却短暂, 朝霞虽美却易幻灭。 “来”和“去”引出新比喻 比喻 思考1.《花非花》中作者描绘了一种怎样的事物?你认为诗人写的是什么? * 此诗诗意朦胧,带有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 白居易自编集时,将此诗编人“感伤”部分。这部分中另有两首诗与此诗情调极为接近: 《真娘墓》:“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坚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消歇,塞北花,江南雪。”《简简吟》,其中有句:“二月繁霜杀桃李,明年欲嫁今年死”,“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碎”。 有人认为是悼亡之作: 以上两首诗均为悼亡作品,末句的比喻,如“易消歇”的“塞北花”和“易散”的“彩云”,与《花非花》诗末的比喻如出一辙,音情逼真,都表现出一种对已经消逝了的美好事物的追念与惋惜之情。《花非花》紧编在《简简吟》诗后,这也可能是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意思吧? * 白居易晚年家庭迭遭变故,对其打击颇大,再加上其病眼几至失明,故此诗写其难言的伤痛。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感伤身世之作 * 今人施蛰存认为此诗“是为妓女而作”。 “花非花”两句比喻她的行踪似真似幻,似虚似实。唐宋时代旅客招妓女伴宿,都是夜半才来,黎明即去。元稹有一首诗,题为《梦昔时》,记他在梦中重会一个女子,有句云:“夜半初得处,天明临去时。”也是描写这一情况。因此,她来的时间不多,旅客宛如做了一个春梦。她去了之后,就像清晨的云,消散得无影无踪。 博喻:由一连串比喻构成,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自然成文。主要表现为以多个鲜明的喻体表现一个并未说明的主体。 本诗把此物比作花、非花、雾、非雾、春梦、朝云。反复以鲜明的意象突出一个未曾说明的喻体,使形象更加生动。 借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贺铸《青玉案》 用烟草、风、梅雨等景象作比,喻“闲愁” 《杜陵叟》 诗作背景:唐宪宗元和三年(808)冬到第二年春,江南和长安一带遭受了严重旱灾。这时白居易新任左拾遗,便和李绛上疏皇帝,陈述民间疾苦,请求减免租税,得到皇帝的批准。但等到“德音”下达之时,百姓的租税多已交纳完毕,皇帝免税的诏令成了一纸空文。为此,白居易写了这首诗。 解释红色的字词,并概括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薄田:贫瘠的土地。 秀:开花。 青干:未成熟就已枯干。 写灾情的严重程度,为下一层揭露长吏的罪恶行径,伤农夫之困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是铺垫反衬的手法。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不申破:不报告事实真相。 考课:按一定标准考察官吏的政绩,分等级加以升降或赏罚。 典桑:典当桑园。 何如:怎么办? 记叙长吏隐瞒灾情,不顾人民死活,急敛暴征,可见人祸之烈。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虐人害物:侵害百姓,残害人。物,人:指公众。 钩爪锯牙:爪子像钩子一样,牙齿像锯子一样。以爪牙的锐利形容胥吏的贪婪、凶狠。 直接控诉贪官污吏“虐人害物”的豺狼般行径。这几句由第三人称叙述转为第一人称(用杜陵叟的口气),表达了对凶残官吏的极端愤怒,体现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增强了批判的力度。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恻隐:怜悯。弊:困苦。 书德音:写有恩德的好消息。 尽放:指全部免除。 方:才。 榜:张贴。 蠲(jūan):免除。 讽刺皇帝免税诏令竟成一纸空文,揭露了统治者的伪善本质。 诗歌特点: 本诗语言通俗易懂,如拉家常般地诉说着农民的不幸命运。 由第三人称叙述,突然转为由杜陵叟用第一人称“我”来直接控诉,情绪如烈焰喷发,大大增强了批判的力度,同时也提出了诗歌的主旨。这是全诗中最有艺术感染力的一笔。 白居易怀着极其悲愤的情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