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概论-山东大学课程中心.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免疫学概论-山东大学课程中心

医学免疫学概论 患者李 xx,男,11 岁,因高热、头痛,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不便而入院。 患儿于 6 天前参加夏令营活动时,不慎右足底被刺伤,因伤口小,不以为然,未作任何处理。3 天后伤口有轻度肿 痛,第 5 天半夜开始发高烧、无抽搐,右侧腹股沟疼痛,行走明显不便,未进行任何治疗,第 6 天就诊入院。体格 检查发现右足底伤口及右侧腹股沟皮肤红肿、触之微热,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血 象:WBC12×109/L,血细胞分类: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76%、淋巴细胞 10%、单核细胞 2%。 临床诊断:右足底外伤性感染并发右侧腹股沟淋巴结炎及菌血症。 问题:从免疫学的角度考虑,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后,局部感染,为什么右侧腹股沟淋巴结会出现肿大、疼痛及高热? 患儿右足底被刺伤,导致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免疫系统可识别这种 “非己”抗原物质,发生免疫应答。免 疫系统是免疫应答的物质结构基础。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组成。淋巴结是外周免疫器官,是 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故淋巴结会肿大。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免疫分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某些免疫分子如细 胞因子具有致热及致痛的作用,故患儿表现疼痛和高热。 免疫器官 男,4 个月。因低热半月而入院。患儿系第二胎第二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 2.3kg,无窒息史,出生时即接 种卡介苗。母乳喂养,无抽搐史。自出生后反复患呼吸道感染及鹅口疮,治疗效果欠佳。有一兄亦是生后反复感染, 4 个月时在家中死亡,具体病因不详。体检:体温 37.8℃,意识清楚,营养发育欠佳,慢性病容,贫血貌,内眦间 距 3cm,无特殊面容。口腔黏膜有大片白色膜状物附着,不易拭去,咽部充血。左上臂有一黄豆大小创面,有脓血 分泌物。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未见异常。腹胀,有脐疝,肝肋下 1cm,质中,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 红蛋白 87~95g/L,白细胞(8.5~12.5)×109/L,中性粒细胞 0.55~0.70,淋巴细胞 0.35~0.46,血小板 55×109/L; 血 IgG 2.1g/L,IgA 0.57g/L,IgM 0.71g/L。入院诊断:上呼吸道感染,鹅口疮,营养不良,脐疝。入院后第 3 天出现高热,为弛张热,体温 38.5~41oC,经静脉滴注先锋霉素Ⅴ号、丁胺卡那霉素、大蒜素等,输血浆及新鲜全 血,病情无好转。骨髓检查仅提示感染,无其他异常。血培养有表皮葡萄球菌生长,肥达氏反应阴性,血钙 1.95mmol/L, 血磷 2.02mmol/L,PPD 皮肤试验(-)。3 次 X 线胸片均未见胸腺影,余无异常发现。入院后高热持续不退,肝脾进 行性增大,全身皮肤巩膜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颜面四肢明显水肿,腹水征阳性,并出现心衰、中毒性肠麻痹,频 繁抽搐及昏迷。住院第 23 天因全身衰竭而死亡。死亡前诊断:①细胞免疫缺陷病;②粟粒性结核;③败血症;④ 鹅口疮;⑤营养不良;⑥脐疝。 尸检:身长 63cm,皮肤巩膜明显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平髂嵴,重 485g,肝表面及切面上有散在的 0.1~0.2cm 大的淡黄色结节。脾重 75g,脾表现及切面有与肝脏同样的小结节。腹膜后有三个直径约 1.5cm 的淋巴结,切面呈 灰黄色,其他部位未见肿大淋巴结。胸腺萎缩,仅重 2g;甲状旁腺缺如。镜检:①肝脾及腹膜后淋巴结内均有粟粒 样结节,有部分呈干酪样坏死,多数由上皮细胞组成,内有大量抗酸杆菌;②肾上腺、肝脾及两肺有巨细胞包涵体; ③胸腺小叶不清,未见哈氏小体,淋巴细胞极少,肠内未见到集合淋巴小结。病理诊断:①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②播散性卡介苗病;③巨细胞病毒感染[2]。 问题:1.该患儿应如何诊断?本病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卡介苗是一种减毒活菌苗,细胞免疫功能良好的人接种后,不会引起全身播散。胸腺缺乏或严重发育不良时, 接种的卡介苗不能局限,播散至全身而导致此病[3]。本病由丹麦学者在 1953 年首先报道,至今国外累计有 35 例, 而国内仅有 4 例,大多为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或低下者,预后极差。以下几个特点,有助本病诊断:①年龄多在 1 岁 尤其是 6 个月以下;②患儿发育营养差;③反复出现呼吸道感染、霉菌感染及脓疱疮;④卡介苗接种处愈合慢或不 愈合,可有痂下积脓;⑤X 线胸片上见不到胸腺影;⑥细胞免疫功能严重低下;⑦结核菌素试验多为阴性。尽管此 病罕见,但因预后险恶,早期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如接种卡介苗后局部迁延不愈合,并有严重的全身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