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讲列宁文论(二)
一、《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发 表的历史背景 二、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的基本 内容 三、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的伟大 意义 列宁的两种民族文化学说主要见于1913年发表的《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在这篇论著中,列宁阐明了关于两种民族文化学说的见解。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一文,发表于1913年。当时,在世界范围内,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前夜;在俄国国内,自1905年革命以后,又迎来了第二次国内革命运动的新高涨。所以,无论国际国内,呈现动荡不安的局面。 从国际范围来看,帝国主义的基本矛盾相当激化。欧洲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动侵略战争,掀起了一股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反动逆流,他们用“拯救民族”、“保卫祖国”之类的花言巧语来美化帝国主义之间瓜分殖民地的狗咬狗的斗争,借所谓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矛盾来欺骗本国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妄图转移人民群众对革命斗争的注意力,以便削弱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性,使他们在大战中去充当炮灰。 当时,第二国际中的机会主义首领们,公开背叛马克思主义原则,背叛第二国际代表大会的反战宣言和决议,充当帝国主义的应声虫,大肆宣扬反动的民族主义,打出所谓“爱国主义”的旗号,鼓吹“效忠祖国”、保卫“民族文化”,为帝国主义战争摇旗呐喊,给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而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文化上,提出了掩盖阶级内容的“民族文化”的口号,拼命地攻击俄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纲领中关于民族自决权的原则,维护大俄罗斯资产阶级的国家特权。而当时以崩得分子为代表的某些非俄罗斯民族的机会主义者,混入社会民主党内,却与反动派勾结,配合第二国际机会主义路线,公开地站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反动立场上,提出了“统一的民族文化”以及“民族文化自治”等反动口号。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在内部反对以崩得分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斗争,批判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种种表现,揭露其欺骗性和反动性,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就成为当时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列宁从1913年5月到1914年5月,曾经连续发表了一系列论述民族问题与文化问题的重要论著,其中《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篇。 1. “民族文化”有明显的阶级内涵,并非是所谓“统一体”。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早就说过,资产阶级惯于用本阶级的利益冒充为全民的利益,把他们自己打扮成全民思想的代表。列宁批判崩得分子的谬论,提出一个民族有两种民族文化的学说,正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的出色运用。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性质不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却有一个明显的共同点:每个社会都有两大对立的阶级。即不从事生产劳动的统治阶级和饱受奴役、压迫的广大劳动群众。由于在生产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生活状况和生活条件不同,两大阶级形成了不同的思想意识,并必然要在文化上反映出来。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这一思想,列宁在《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中指出: “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一些哪怕是还不大发达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面都有劳动群众和被剥削群众,他们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民主主义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这是一种文化。 另一种文化是: “每个民族里面也都有资产阶级的文化(大多数的民族里还有黑帮和教权派的文化),而且这不仅是一些‘成分’,而是占统治地位的文化。因此,‘民族文化’一般说来是地主、神甫、资产阶级的文化。” 列宁精辟地指出了所谓“民族文化”的可分性,即一个民族必然有两种民族文化。而这种“民族文化”非统一性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而阶级社会中的所谓“民族文化”,不过是地主、神甫、资产阶级的文化而已。 当然,在漫长的阶级社会中,劳动人民以及同情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中的有识之士,曾经创造出大放异彩的进步文化,这些文化直到今天还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是,这种进步文化并不是阶级社会中文化的“正宗”、并不占统治地位。 产生于清朝末年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一经问世,立即震动了整个封建社会。所谓“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可见其影响之大。但是,封建统治者却把这部著作看作是诲淫诲盗之书,使它长期遭到诬蔑的厄运并严禁人民阅读。 2. 两种民族文化的非均衡性即斗争性 列宁从人类阶级社会的漫长历史中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指出,每一个现代民族中,都有两个民族,每一种民族文化中,都有迥然不同的两种民族文化。 而这两种民族文化并不是“两峰对峙”、“双水分流”的平等关系,而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即地主、神甫、资产阶级的文化居统治地位,而劳动人民的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文化却处于被统治的地位。 每一个民族文化中的两种民族文化虽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