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精选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2.4.319.1599, please register!
倒置A2/O 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呈厌氧(A1)/缺氧(A2)/好氧(O)的布置形式。该布置在理论上基于这样一种认
识,即:聚磷微生物有效释磷水平的充分与否,对于提高系统的除磷能力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厌氧区在
[1]
前可以使聚磷微生物优先获得碳源并得以充分释磷 。但是,①由于存在内循环,常规工艺系统所排放的
剩余污泥中实际上只有一少部分经历了完整的释磷、吸磷过程,其余则基本上未经厌氧状态而直接由缺氧
区进入好氧区,这对于除磷是不利的;②由于缺氧区位于系统中部,反硝化在碳源分配上居于不利地位,
因而影响了系统的脱氮效果;③由于厌氧区居前,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对厌氧区产生不利影响,为了避免
该影响而开发的一些新工艺(如UCT等)趋于复杂化;④实际运转经验表明,按照缺氧—好氧两段设计的脱
氮工艺系统也常常表现出良好的除磷能力[2、3]。因此,常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A1/A2/O)布置的合理性值得
进一步探讨。
1材料与方法
活性污泥取自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小型试验系统,污水取自实际城市污水。污水和污泥的性质见表1。
表 1 污水和污泥的性质
污水 污泥
COD(mg/L) 400-800 MLSS(g/L) 3.0-4.0
BOD5(mg/L) 150-450 VSS/SS 0.60-0.64
TN(mg/L) 45-65 N含量 (mgN/gVSS)110-130
TP(mg/L) 2.5-10.0 P含量 (mgN/gVSS)48-60
VFA(mg/L) 25-173 SVI 180-230
2试验结果与讨论
2 1短时厌氧环境及其对聚磷菌的影响
短时厌氧环境在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本试验目的是考察短时厌氧环境的生化特性及
其对聚磷菌释、吸磷行为的影响。
①试验采用2只完全相同的有机玻璃柱,有效体积均为30 L(见图1)。柱1装有随中心轴一起转动的
弹性立体填料,柱2不装填料,由搅拌桨搅拌。电机转速为15~20 r/min,柱上方均设有盖板。
Generated by Unregistered Batch DOC TO PDF Converter 2012.4.319.1599, please register!
柱1作挂膜运行,HRT=20~30 h,温度为24~29℃。为了单独考察城市污水在短时厌氧环境污水中
VFA的变化,试验未引入小试系统活性污泥。柱内微生物完全为厌氧环境下由污水自然接种生长起来的厌
氧或兼性细菌,显然其厌氧程度较一般脱氮除磷系统的厌氧区更为充分。柱2作为对比,未作任何处理。
正式试验时,将两柱瞬时放空,注入新鲜污水,然后启动电机,每隔2h取样,分析污水中VFA随时间的变
化规律,结果见图2。
图2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短时厌氧环境并不能增加污水中VFA的量,在厌氧区放置填料则会加剧
该区VFA的消耗。
根据厌氧消化理论,污水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转化为VFA需要经历水解和产酸(产氢)两个过程。尽管早
期的研究曾认为在此过程中兼性细菌属于优势种群,但关于生活污水污泥消化的研究指出,事实正好相反,
专性厌氧细菌较兼性细菌多100倍以上。从总体上说,最重要的水解反应和发酵反应都是通过专性厌氧细
菌进行的,同时由于专性厌氧细菌的生化效率很低,上述过程需要较长的水力停留时间。Andrews和
Pearson(1965)曾利用溶解性有机和无机合成污水对厌氧发酵过程的VFA产生动力学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
表明,当 HRT=2.5 d时反应器的VFA浓度最高。
本试验所采用的 HRT =2~3 h(这与生物除磷工艺厌氧区的HRT相近),污水 COD仅500mg/L左右。在
这样的条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WCDMA无线网络规模估算精选.pdf
- welcome aboard (but don't change a thing)精选.pdf
- what a star what a jerk精选.pdf
- What Determines Corporate Transparency精选.pdf
- What Is 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精选.pdf
- what more evidence do you need精选.pdf
- WCDMA无线系统设备介绍精选.pdf
- What drives the demand of monetary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or domestic government bonds精选.pdf
- what serves the customer best精选.pdf
- when a new manager stumbles who's at fault精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