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我管理与提升]孝感市合一湖消防四个能力
上海胶州路728号一栋28层大楼2010年11月15日发生大火,这起火灾至少导致58人罹难,至于起火原因,初步调查是无证电焊工违法操作所引起的,目前已经刑拘8名相关人员。 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一.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 二.扑救初起火灾能力 三.组织疏散逃生能力 四.消防宣传教育能力 消防基本常识 火灾——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并造成一定危害的燃烧现象,称火灾。 燃烧的必要条件 (1).要有可燃物质 (2).要有助燃物质 (3).要有着火源 灭火基本方法: (1).隔离法 (2).窒息法 (3).冷却法 (4).抑制法 如何正确处理煤气起火 先灭火 再关气 先关气 再灭火 面对如此的面孔,你是何感想? 煤气瓶爆炸前的征兆: 1.瓶咀火焰由“嘶嘶”的声音变成刺耳的尖叫声; 2.火焰从蓝色变成耀眼的白色; 3.瓶体受热膨胀后会自身晃动起来. 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1 .摇 2 .拔 3 .喷 火灾种类 一.固体物质燃烧的火灾 (如木材,纸张,棉,麻等等) 二.液体物质燃烧的火灾 (如汽油,煤油等等) 三.气体物质燃烧的火灾 (如煤气,天然气等等) 四.带电火灾 五. 金属物质火灾 (如钾,钠,镁,钛等) 六.烹饪物质油(动植物油)火灾 上海商学院火灾:灭火器过期 “我们是最早来的,这两个灭火器就是从宿舍楼拧出来的,你看,全没打开过,而且还是过期的。”昨日,张燕苹的同学说。 据同学们介绍、记者证实,一个从5楼拿出来的“手提式CO2灭火器”的生产日期为1999年11月24日,维修日期为2006年7月14日,而此类灭火器最多只能保质2年;另一个位于6楼的为“二氧化碳灭火器”,生产日期同样是1999年,最近的一次维修日期是2006年7月17日,瓶上一张合格证标明“检验日期是2002年,保修期为一年”。 “这样的灭火器怎么就进了学校,我们不理解。”家属质疑说。 面对质疑,遇难学生生前所在系系主任周勇证实,这两个灭火器确实是宿舍楼里的,而且是过期的,他只能表示歉意。但是学院吴副书记并不认可,而后家属突然冲到会议室外,随便拧来一个灭火器查看,同样也是过期的。 消防基本常识 怎样准确地使用“119”电话报告火警 1、报警时要沉着冷静,不要惊谎 2、要讲清楚发生火灾的详细情况 ①首先要报清起火单位和地址 ②其次要报清起火物质名称、火灾面积及火势情况等 ③再次要将报警电话的号码和报警人姓名告诉消防队以便联系 3、报完火警后,还要派人到通往火场的交通路口、厂门口或街道巷口接应消防车,以便消防队员迅速赶到现场,及时扑灭火灾 4、要早报警,为消防队灭火争取时间,减少损失 (3)利用救生绳索等救生器材逃生。 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慢滑到地面或下个楼层而脱离险境。利用救生器材救生背带,缓降器,救生袋进行逃生。 如果消防队员准备好了救生气垫,要四肢伸展,对准垫上的标志跳下。 如果没有气垫,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一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 (5)躲避到避难间或房间内,等待救援,要积极的与外界联系呼救。 不要盲目乱跑,也不能用手扑打。应该扑倒在地来回打滚,或跳入身旁的水中。 如果衣服容易撕开,也可以用力撕脱衣服。 营救人员可往着火人身上泼水,帮助撕脱衣服等,但不可以将灭火器对着人体直接喷射,以防化学感染。 教育、人力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有关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育、教学、培训的内容。 《消防法》总则第六条第四款 (1)迅速逃离火场,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2)不 得 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