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粪便检查PPT
第十一章 粪便检查
Feces examination;二、粪便成份;①了解消化道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
②根据粪便的性状、组成→间接地判断胃肠、胰腺、
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③了解肠道菌群分布是否合理;协助诊断肠道传染病。
④用粪便隐血(OB)→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选试验。;第一节 标本的采集、保存及检验后处理;[二] 外观: 颜色及性状
1.正常情况:
健康人的粪便:成形,黄褐色, 质软。
婴儿粪便:黄色及金黄色糊状。;2.病理情况下粪便外观常见的几种变化:频率的变化
①粘液便:
正常人粪便:便中粘液极少、肉眼不易察见。
病变部位不同粘液与粪便混合情况有所不同
单纯的粘液便:无色透明、稍有粘稠
脓性粘液:黄白色不透明、多见于各类肠炎、
菌痢、阿米巴痢疾等。;③鲜血便:粪便外观有新鲜血液出现,
多见于:下消化道病变而导致的大量出血,如肛裂和痔疮。;⑦米泔样便: 见于霍乱、副霍乱。
;⑨乳凝块:呈蛋白汤或蛋花汤一样,可呈白色、
绿色、淡黄色、乳凝块样。
多见于:消化不良、婴幼儿腹泻。
⑩白陶土样大便 见于胆道阻塞
;二、颜色:
1、淡黄色:乳儿便、服用大黄、山道年等。
2、绿色:食用大量蔬菜、乳儿肠炎等
3、白色或灰白色:胆道梗阻或服用硫酸钡、金霉素后
4、红色:因下消化道出血所致
5、果酱色:见于阿米巴痢疾
7、黑色或柏油色:见于上消化道出血;(三) 寄生虫
蛔虫、蛲虫、绦虫等
(四)结石
胆石、粪石、肠结石、胰石等
(五)气味
健康人的粪便有臭味:
主要由细菌作用产物如吲哚、粪臭素。
病理状态下:慢性肠炎、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呈恶臭味。
阿米巴痢疾:鱼腥臭味
脂及糖消化不良:呈一种酸臭味
; 第三节 化学检查
隐血试验(occult blood test,OBT)
1.隐血:
粪便外观无变化,消化道少量出血(每日出血量小于5ml),而且少量的红细胞又被消化分解→以致显微镜下也无从发现的出血。
2.检查方法和方法学评价:
化学方法
免疫学方法;;影响因素:
假阳性:
1.外源性动物食品如含有Hb、肌红蛋白、其他血红素
2.服用铁剂
3.大量生食蔬菜。
假阴性:
1.血液在肠道内停留过久。
2.病人服用大量VitC及其它还原作用的药物。;2.免疫胶体金法;[临床意义]主要用于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肿瘤的鉴别
1、消化道溃疡和消化道肿瘤的鉴别
消化道肿瘤→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消化道溃疡→间断性阳性
2、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指标
隐血试验阳性率为87%;二、酸碱度检查
正常人粪便为中性、弱酸或弱碱性(pH6.9 -7.2),阿米巴痢疾粪便为酸性(pH6.1 -6.6),细菌性痢疾为碱性(pH8.0)。
三、脂肪检查:显微镜检查法、称量法、滴定法
临床意义:1.胰腺疾病;2.肝胆疾病;3.小肠病变;4.消化道溃疡
四、胆色素检查:粪胆素、粪胆原
多用于黄疸类型的鉴别,溶血性黄疸时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时明显减少; 第四节 显微镜检查;细胞计数时,至少检查10个以上高倍镜视野,
粪便中镜检细胞报告方式;二.粪便中有形成分的形态和意义:;;3.巨噬细胞:
实质是一种能吞噬较大异物的大单核细胞。
菌痢及直肠炎时多见。;5.肿瘤细胞:
取乙状结肠癌、直肠癌患者的血性粪便,及时
涂片染色,可能找到成堆的癌细胞。;1.淀粉颗粒:
具有同心性线纹的不规则块状物,无色,具有一定的折光性,遇碘液染成黑蓝色,若已部分水解,则呈红褐色,见腹泻者、胰功能不全者
病理情况下:
腹泻→常易见到;
慢性胰腺炎
胰腺功能不全
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
;1.中性脂肪:大小不等、圆形、折光性很强的小体,经苏丹III染色呈朱红色或橘黄色。
2.游离脂肪酸:呈片状、针束状结晶,加热融化,片状经苏丹III染色呈朱红色,而针状不着色。
3.结合脂肪酸:呈黄色、不规则块状或片状,加热不溶解,不被苏丹III染色。;3 肌肉纤维
形态特点:淡黄色片状或柱状,带横纹,
断端较平齐。伊红可将其染成红色。
正常情况:少见
病理情况:肠蠕动加快、腹泻、蛋白质消化不良。
胰腺外分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