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史教学:《世界历史》复习提纲(2010).docVIP

世界通史教学:《世界历史》复习提纲(2010).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知识要点 一、名词解释 日俄战争9 军财抱合 阿姆利则惨案226 四国条约119 布列斯特和约70 国际联盟125 十四点和平计划 《九国公约》122 门户开放政策 《四月提纲》58 杨格计划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24 甘地主义224 基洛夫刺杀案 凯末尔主义 鲁尔危机 伦敦密约 “东方战线” 国际纵队 火十字团 斯塔维斯基事件 斯巴达克团8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柯立芝繁荣157 新经济政策180 蓝鹰行动 《华格纳法》 租借法案359 啤酒馆政变 《霍斯巴赫备忘录》325 曼斯坦因计划/黄色方案344 敦刻尔克大撤退/发电机计划346 海狮计划 马其诺防线346 诺曼底登陆/霸王行动 斯大林格勒会战 奇怪的战争 鹰攻击 中途岛海战 英法苏三国谈判 《联合国家宣言》 开罗宣言 波茨坦公告 北一辉 勃鲁姆 麦克唐纳 尼维尔·张伯伦 古德里安 二、问答 1.一战以后凯末尔推行的世俗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教材p166——168 2.国际联盟的起源、宗旨、所作所为,及评价。 一、国际联盟的成立 威尔逊十四点提出建立国际联盟 1919.4.28 通过国联盟约 1920.1.20 正式成立 二、国联盟约的主要内容及其评价 1、宗旨:促使国际合作,保证国际的和平与安全 2、职责与义务:裁减军备;互相尊重并保持领土完整,反对外来入侵;公开外交; “委任统治”: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所建立的通过国际联盟对战败国的殖民地进行再分割和统治的一种制度。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前奥斯曼帝国的领地交给国联,委托给英、法、比、日等战胜国进行统治。是帝国主义列强为维护期殖民统治被迫对旧有的殖民体系的改造,有进步性,但没有改变殖民统治的实质。 3、评价:世界上第一个政治组织,反映了20世纪世界一体化。1946年4月 正式宣告解散 3.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表现 1、危机的爆发及扩散:1929.10.24 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 2、主要特点(1)波及范围广(2)持续时间长:1929-1936年(3)生产下降幅度大 (4)工业、农业与金融危机并发 二、危机的根源 1、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2、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不平衡 3、美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证券行业的狂热投机 三、危机的后果 1、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失业、贫困、社会动荡 2、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尖锐化 3、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激化:关税战、市场战、货币战 4、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 5、导致国际格局发生急剧变化 1933.6 世界经济会议 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之路 4.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一、历史背景 1、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 2、胡佛总统的努力 (1)斯穆特-霍利关税法(2)保持美元的金本位(3)在社会救济与农业方面的措施 胡佛:自由放任是美国制度的核心,是美国繁荣的根源,反对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 二、罗斯福新政 “百日新政” 1933.3.9-6.16 三R:recovery, relief, reform 两个阶段:一、1933.3-1935初:医治由于经济危机造成的创伤; 二、1935-1939,长远意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1、整顿金融秩序:改革银行制度,《紧急银行法案》,放弃金本位 2、《农业调整法》的颁布,限制农产品产量 3、调整工业:《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6) 公平竞争法规,消除垄断与不正当竞争行为 4、开展社会救济,兴办公共工程。《联邦紧急救济法》(1936.5.12) 向福利国家迈进 《社会保险法》(1935.8)开始美国“福特主义“试验” 《华格纳法》(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6.27 三、对新政的评价 1、恢复了人民对于国家制度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势力对民主的威胁 2、大大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 3、加强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创了资本主义世界国家政权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的先河 4、使美国避免了经济大崩溃,有助于美国走出危机 5.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及评价。 斯大林模式:一种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1、经济方面的特点斯大林模式是一个以国家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行政命令、计划管理体制,它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用行政命令甚至粗暴的手段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并片面发展重工业,过多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生活,实行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