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病 第六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郁病 第六章 中医内科学精品课课件

郁 证 【概述】 一、定义 定义: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字有积、滞、蕴等含义,它既是一个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征. 广义:泛指外感、内伤引起的脏腑功能失和,导致气血痰火湿食等病理产物滞塞和郁结. 狭义:即综合病征. 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二、源流 1.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 2.《内经》将“郁”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论述. 3.两汉和隋唐宋时期,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详细论述,但无郁证病名. 4.金元时代将郁证作为独立的病征加以论述,朱丹溪首倡六郁学说,并立越鞠丸治郁. 5.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征名称. 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三、范围 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病因病机】 一、情志失调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二、体质因素 脏气易郁,为郁内因. 总之,郁病的病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因为情志所伤,其内因为脏气易郁。其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病机演变 1、气郁日久①气血失调___血郁       ②化火___火郁 2、病位:主要在肝,涉及心脾. 病性:初起为实,日久为虚. 病机特点: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脏腑气血阴阳失调.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2、临床表现:以忧郁不畅,精神不振,胸闷胁胀,喜太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为主症。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2、脏躁与癫病 3、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2、辨别证候虚实 六郁病变,即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均属实,而心、脾、肝的气血或阴精亏虚所导致的证候则属虚。 二、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首应理气开郁,并需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虚证则应根据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1、肝气郁结 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2、气郁化火 症状: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3、血行郁滞 症状:精神抑郁,性情急躁,头痛,失眠,健忘,胸胁疼痛,或身体某部有发冷或发热感,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解郁。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4、痰气郁结 症状: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或见咳嗽有痰,或吐痰而不咳嗽,或兼胸胁刺痛;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加减. 5、心神失养 症状: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多种症状,舌质淡,脉弦。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称为“脏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6、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心悸胆怯,失 眠,健忘, 神疲,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7、心肾阴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8、肝阴亏虚 症状:情绪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 目干畏光,视物不明,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方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