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0:圆明园大劫难(四)英国人见证的洗劫.docVIP

1860:圆明园大劫难(四)英国人见证的洗劫.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860:圆明园大劫难(四)英国人见证的洗劫   战争历来有掠夺。这是令人悲哀的历史事实,它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欧洲国家的历史(不单单是殖民历史)充斥着大量的掠夺事例和情节,以至于掠夺最终成为一种传统,对掠夺的东西还美其名曰战利品。      法语里只有一个说明掠夺、抢劫、劫掠、劫夺行为的名词,确切地说就是“Pillage”。此外还有“saccage”,它含有损坏、毁坏的意思,或者是“sac”,它还带有因破坏而成为废墟、成:勾荒芜之地的意思。英语中的相应词汇是plunder,pillage,booty,spoils。但是,随着19世纪英国人在非洲和亚洲发动殖民战争,他们增加了两个词汇;looting(掠夺、抢劫、劫掠、劫夺)和loot(战利品)。依历史学家詹姆斯?赫维亚(美国北卡罗莱那大学)所说,它意味着建立殖民帝国,为勇敢和喜欢冒险的征服者提供某种机遇。此后,loot一直吸引着那些志愿者带着承诺,或者至少是希望去利用这种机会。   1860年远征的整个过程中,各种抢劫行为司空见惯。战争中的第一场大规模抢劫是9月18日在张家湾发生的,英国人、锡克族人等是肇事者和责任人。几乎可以说是圆明园大抢劫之前的一次总演练……   是谁洗劫了圆明园?谁是破坏属于中国同时也属于全人类的这一遗产的罪魁祸首?谁犯下了这历史性的滔天大罪?   美国历史学家卡罗尔?麻伦发现,有法军和一些英国军官卷进去的这场“野蛮的狂欢”,后来受到非常激烈的抨击,以至于“一种强烈的掩盖事实真相的倾向”占据上风。直到现在,这仍是个敏感的问题,因为英国历史学家继续把球踢到法国一边。1861年从中国“远征”归来,不管在伦敦还是在巴黎,这个问题就引起了争论。正如保罗?瓦兰所说,当时英国的大众报纸《英吉利日报》猛烈地批评法国军队。1874年,由于弗利上校的见证文章,英国媒体又重提这个问题。弗利上校肯定地说,抢劫在蒙托邦将军10月7日清晨和中午两次巡访圆明园之间就开始了。看来这是确实的。埃里松伯爵1886年出版的那本书,力图确定责任问题,竭力为法国人辩解、为法军最高指挥官开脱。   另外还存在一个问题:是谁先动手的?一切都让人以为是法国人首先动手的,尽管有些作者如保罗?瓦兰和阿尔芒?吕西等人,对陪同巴特尔准将的英国军官的说法提出不同意见。保罗?瓦兰的文章中有这样的副标题:“英国人开始抢掠圆明园”!作者肯定地说是英国人首先动手的。他写道:“当一切仍按蒙托邦将军的指示进行之际,巴特尔准将手下的那些英国军官已经克制不住,开始毫无顾忌地动起手来(后来称之为‘大搬家’)。僵局被打破了。……”   当然,英国的史学作者们都不遗余力地指责说是法国人首先装满了自己的腰包。卡罗尔?麻伦根据上述这些相互矛盾的说法指出:10月7日那天上午,一些英国或法国军官,也可能两者都有,开始小打小闹地拿东西,蒙托邦将军佯装不知,后来对他的大部队的抢劫活动也就听之任之了。   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法国军队一开到圆明园,柯利诺准将就接受法军最高指挥官的命令,带领他那个旅占领圆明园第一道庭院,并注意不让任何人进入宫殿。但这后一项任务看来根本无法执行。加之,就连柯利诺本人也以“征服权”为由,在抢掠问题上似乎也采取姑息态度。想要制止抢劫本来就是白费力气!就这样,这位将军对于不可避免的抢掠行为也就屈从了。但让我们至少承认他的坦率这一优点吧:“允许每个人选几样合意的东西作为出征的纪念品。看见这些伸手可及的财宝,各种欲望像火一般燃烧了起来。欲望是压不住的,各级军官竭力压制,但没能奏效。”柯利诺认为,“依照征服权,这些财宝属于军队。这足以说明占有这些战利品的合法性。”   葛罗男爵也试图(但很笨拙)论证劫掠行动是正当的。圆明园遭洗劫之后,恭亲王告诉葛罗男爵,说他感到很痛心,要求予以修复。10月17日葛罗在答复中说,因为清政府拒绝交还俘虏,所以他命令联军向首都进军。他还解释说,正是在进军途中,也就是在战争中,英法两军占领了皇帝的夏宫。   此外,法国特使也抛出与柯利诺相同的论调,说盟军绝不是在抢劫,而是“根据战争法,分享战争结局赐给他们的战利品”。   于是,法国人试图从法律或道义角度为抢劫行为进行辩解(此外,所有人都一致认为抢劫不可避免)。他们称那些战利品都是合法的。保罗?瓦兰坚称:“那些宝物都是血的代价,是战利品。”   征服法也好,战争法也罢,都是哪家的法律?   卡罗尔-麻伦专门引证普拉迪耶福代雷在《论国际公法》(1894年)一书中的相关论述,驳斥和揭露这些人的假证据和徒劳的辩解企图:“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的许多国际法专家都认为,这是在向原始做法倒退,是对以下国际法准则的践踏:保护属于个人和国家领导人的财产和动产在战时免遭掠夺,同时也保护所有的艺术收藏品、图书馆、绘画、雕刻以及一切珍稀物品。”   巴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