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发展简廖果PPT
针灸学发展简史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廖 果1.针灸的定义·针,刺也,刺激穴位。灸,烧灼,灼体疗病之意。·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2.针灸的特点 ·简:操作简便,使用工具、设备简单。 ·便:使用方便,随身携带。 ·廉:费用低廉,经济。 ·效:疗效显著,收效迅速,适应证广泛。3. 发展简史3.1 针灸的起源 ·古文献:记载伏羲氏“尝味百草而制九 针”等 ·砭石(远古)——石针(新石器时代)——骨针、陶针、竹针——金属针·灸法: 人类学会用火(旧石器时代晚期)·角法(拔罐疗法): 仰韶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晚期) 针法和灸法产生——实践经验的积累和古代哲学思想等融合——针灸学理论体系3.3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主要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3.3.1《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及适应症、临床治疗、禁忌症等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尤以《灵枢》(“针经”)篇幅集中。《黄帝内经》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为后世针灸学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一座丰碑。3.3.2《难经》 《黄帝八十一难经》对《黄帝内经》中的经络学说、输穴理论、针刺补泻配穴原则与手法等作了进一步阐明,丰富充实了针灸学的基础理论。 3.3.3著名医家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张针药并用,记载了许多针灸处方 ·华佗:“华佗夹脊穴”3.4针灸学术的发展时期 两晋至明代(公元3世纪~17世纪)约一千四、五百年的时间3.4.1两晋南北朝 随着针灸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针灸理论更加完善,出现了许多临床医家和针灸专著,针灸学派也开始显现。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内容: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体例:全书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种病证针灸等次序编辑,成为我国现存最早而较为系统的针灸专著。·评价: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学承前启后的又一次总结,可谓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内容: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体例:全书按脏腑、气血、经络、腧穴、脉诊、刺灸法和临床各种病证针灸等次序编辑,成为我国现存最早而较为系统的针灸专著。·评价: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学承前启后的又一次总结,可谓针灸发展史上的第二座丰碑。葛洪《肘后备急方》 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收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大大地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使灸法得到了进一步发展。3.4.2隋唐五代 针灸学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医家在针灸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针灸教育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针灸教育 唐代是国家针灸教育体系成立的开端。唐初时针灸已成为专门的学科,设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唐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有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为针灸学的规范教育奠定了基础。《明堂图》 隋至唐初对《明堂图》的创绘反映出当时对针灸学的重视。·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明堂三人图,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已佚)。阿是穴和指寸法。·甄权:《明堂人形图》(均佚)灸法 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收录了大量的灸治经验,充实了灸法内容,为灸法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反映出当时灸法的应用较为盛行。 3.4.3宋金元 宋金元针灸学术多有创新,流派纷呈。由于宋代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针灸学文献的积累和传播,针灸专著明显增多。针灸教育宋金元时期,相继建立了更为完善的针灸机构和教育体系,设立针科、灸科,在课程上确立了《素问》、《黄帝八十一难经》和《针灸甲乙经》为必修科。天圣铜人 王惟一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雕印刻碑,由政府颁布。后设计制作了两具铜人模型,外刻经络腧穴,内置脏腑,供针灸教学和考试使用,有力地促进了针灸学向规范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为针灸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径。针灸名医 ·王执中《针灸资生经》:针灸临床经验总结的实用性专著。王氏十分重视实践,收集了许多民间的临床经验。他善于灸术和运用压痛点诊断和治疗疾病,对后世颇有影响。·子午流注针法:金代何若愚创立的子午流注针法,提倡按时取穴法。·腧穴临床应用:如马丹阳善用天星十二穴,窦氏擅长应用八脉交会穴。·经脉研究——十四经:元代滑寿对经脉的循行及其相关的腧穴进行了考订,著《十四经发挥》,首次把将任、督二脉于十二经脉并论,并称为十四经,对经脉研究很有影响。·蒙族针灸名家:忽泰必列《金兰循经取穴图解》·灸法:有南宋针灸学家闻人耆年所著《备急灸法》3.4.4明代 明代是针灸学发展史上较为活跃的时期·对前代针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学术开拓和争鸣进一步深化;·针刺手法日益丰富;·对于没有归经的穴位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SY 01039.1-2019 油气集输管道和厂站完整性管理规范第1部分:总则.pdf VIP
- 劳动合同_劳动合同电子版下载8篇.docx VIP
- 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效脱碳退火工艺.pdf VIP
- 2024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解析.pdf VIP
- 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的家人课件.pptx VIP
- SH_T 3046-2024《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pdf VIP
- 水运工程测量定额JTS-T 273-2024.docx
- 2025年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带答案.docx VIP
- 附件1:公路桥梁护栏施工作业台车计算书.docx
- 2023年考研英语二真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