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廉洁故事汇编B2
廉洁故事汇编B2?“廉石”解读2廉石的故事4?李公堤5范仲淹6故事一 范仲淹断齑划粥6故事二 他敢于斗权贵。8故事三 他勇于不留财。8一代清官──海瑞9故事一:9故事二:10白居易怒打行贿人13用诗歌申报个人财产14季文子15?江南四杰之——文征明16故事一16故事二17一钱太守刘宠18吴隐之不惧饮贪泉19杨震清白遗子孙19深夜辞金20廉洁之身与国家治理21一贫如此——张浚23以廉为宝23手好不要钱24天底下最不爱钱的人——杨继宗24东汉羊续悬鱼拒贿26满宠执不避权贵29清廉——包拯30包公选师爷31包公拒寿礼33拒馈“不持一砚归”37“天下第一清官”——张伯行39“廉石”解读在苏州中学校园东南角竖着一块巨石,高6.5尺,宽3.7尺。石头上方正中书写着“廉石”两个凝重的大字。石头被称为古迹,在苏州除虎丘试剑石、千人石外,要算廉石的历史最长,含意最丰富了。廉石的命名有一段发人深省的历史故事:三国时期,孙权有个部下名叫陆绩, 6岁时在九江见袁术,袁术给他橘子,他藏在怀中带给母亲吃。及长,博学多识,天文、历算无所不通。曾作《浑天图》,并注释《易经》,他在孙权门下做官,因清廉正直,被任交州郁林郡(今广西玉林地区)太守。此人博学多才,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深得当地百姓称赞。待到任期期满,陆绩准备坐船经海道返归江南故里时,发现除了简单行装和数箱书以外,竟然并无其他东西可带,以至于船只太轻不胜风浪,难以入海航行。舶公说:“你一家四口,所带东西不如一介寒士,船装得太轻,遇到狂风大浪,极容易翻船,得想办法增加一些重量。”于是,陆绩和家人买了一担笋干,用两只大瓮装好放入船舱,可船还是吃水很浅。不得己之间,他让人从岸边搬来一块巨石放在舱内,这才能够开船启航平安返乡。陆绩回到家乡后,心生感念,便请人将压船底的石头运回宅院,手书“郁林石”三字镌刻其上。 陆绩家住苏州娄门内临顿里北头。从汉末到明孝宗弘治年间,历经 1200 多年,这块巨石已埋没土中,仅仅露出一段石背。但过往行人还能记得这块石头的来历,指着它说:“这是汉代陆公的郁林石啊!” 明孝宗弘治年间,监察御史樊祉巡视吴中时,听说了这件事,就对知府史侯简说:“先哲遗物,就表识,何况这样做有利于磨砺民风,激励后人。这块石头处在偏僻的东城,不是官吏们朝夕所能看到的,这等于埋没了它。应该设法立石刻铭。樊祉将这块巨石移入城内官衙中,取名“廉石”,作为百官之诫,从此便有了“廉石压舟”的佳话。后来,陆氏子孙就把“官无长物唯求石”这句话作为家训代代相传。 周恩来总理听说“廉石”的故事后,曾指示苏州政府:“对这块石头,要妥善保存,并发挥作用。”一块普通的岸边巨石,跨江过海,几乎经过了半个中国的海域,其间又历经1700多年的岁月风云和历史变迁,至今仍能完好无损地矗立于世,并受到如此礼遇和关注,个中深意,耐人寻味。 山石如镜鉴心灵,石不能言最可人。“廉石”不能言,却又不着一字地道尽了千言万语,给后人以无穷的启迪和回味。 1972年,因基建需要,苏州中学耗费人工,将廉石东移了约10米,至今保存完好。 廉石的故事清时,兴化有一任县官姓严名清,他刚上任就宣布:“兴化一方天,严清留清名。” 严清这人说到做到,他清正廉洁、办事公道,不收礼,不听谗言,人人称他“案案清,事事公”。转眼问,严清3年任期已满,清清白白,无人不夸。严清自己也很高兴,在离任时,他专门办了10桌酒席,在县衙上公开答谢众人,表示自己信守诺言,清清白白来,清清白白去。谁知在开席前,来了一个少年人,手上拎了一条大青鱼,鱼上还贴了张条子,上面写着:“父不送行子送行,头上清来尾不清。”严清再看看那条青鱼,真是一身青到底,就是在尾子上洒了一点石灰水是白的。他晓得了:这就叫头清尾不清呀!事情出在今天的宴席上。严清即命人撤去宴席,开船启程。 严县令来时一把扇,去无一顶帽,空船一只,更无仆人,船轻压不住浪,他就叫船家搬了河边一块大石头压在船头上,自己坐在后舱,小船平稳前行。经过两天两夜,严清回到老家,他关照船家,别忘了把从兴化搬上船的石头带回兴化,并赋诗一首交船家带回:“头清尾不清,石头压船身,千里还青石,寄望后来人。” 几天过后,兴化的父老乡亲见到了石头和严大人写的诗,忍不住流下眼泪。那块石头被船家仍丢在水码头边。第二年春天,石头旁边长出了一支青竹。从此,人们把这块石头叫做“廉石”,把旁边的竹子叫做“忆清”。 兴化的怪才郑板桥最喜画“石竹图”送人,一是怀念严清县令,二是对严清还有负疚感,因为那条大青鱼就是他叫儿子送去的。 ?李公堤 光绪十五年(1889年)至二十二年间,李除一度调阳湖外,曾两任元和知县。在元和知县任上,曾以当地受灾为由,请求上级免除额外摊在百姓头上的白粮(附加的漕粮份额)。还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发动百姓利用太平军战乱留下的瓦砾修路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