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安澜尊龙神.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安澜尊龙神   黄河,是我们中华文明孕育和发展的摇篮。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得好:“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   黄河,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正是滔滔不绝的黄河,以她那劈山斩石、百折不回的雄伟气魄和接纳百川、汇聚千流的恢弘气度,熏陶、濡染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铸就了他们自强不息、包容厚德的性格和勇于搏斗、反抗侵略的气概。   但是,面对这条河情复杂的大渎,如何兴利去害,使其“洪波九曲循规以趋,巨浪千层顺流而下”,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理想,就是举国上下密切关注的巨大工程。      林则徐享祭龙王殿      林则徐是龙王。   位于河南武陟的黄河流域最大的龙王庙――嘉应观内,就供奉有林则徐的塑像。乍见时,我愣了一下,随之连声称妙。林则徐在查禁鸦片、抗击英军方面功勋卓著,在抗洪防灾、兴修水利方面也是成绩斐然。   林则徐出任杭嘉“湖道”时,注重修建海塘;他任江苏按察使时,积极赈灾安民;道光十一年(1831)他任河东道河道总督,负责黄河中下游事务,更是殚精竭虑。   《黄河志》对林则徐治河记载得非常详细。说他从曹州考城(今兰考)上黄河北堤西行,逐一检查防汛料物堆垛厅库,“无一垛不量,无一厅不拆”。当查得兰仪蔡家楼料垛虚假有弊,他毫不留情地撤了兰仪同知于卿保的职,责令其赔偿损失。道光皇帝接到奏报,夸林则徐:“向来河工查料垛,从未有如此认真者。”   林则徐还虚心听取群众意见,认真总结经验。当听说在险工紧急、溃坝塌堤情况下,抛石护岸比柳埽更有效时,他就亲自测量、实验,悉心揣度,摸索出了使洪水下不漏底塌陷、上不涮岸浸渐的防洪新技术。   林则徐调任湖广总督后,大力修筑长江、汉水、荆江堤防,排除了水患。他任两江总督时,又拨银13.5万两,集资11万两,治理了长江下游及黄浦江入海口、七浦江、徐六泾、东西护塘,疏浚了丹徒、丹阳运河,一举造就了“吴中数十年之利”。   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在南海点燃销烟烈火与坚持抗战有功的林则徐,受到投降派的攻击。腐败无能的朝廷,把这位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良臣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   就在林则徐被发配新疆途中,恰逢黄河又在开封祥符决口。在军机大臣王鼎的保荐下,他被派赴灾区戴罪治水。他怀着“亿兆命重身家轻”的信念,见害就除,像堵烟害、夷害一样,挺身去堵水害。半年过后,合龙成功,其他的人都论功行赏,惟独他得到的却是“仍往伊犁”的谕旨。在丝绸古道上艰难地跋涉了四个多月,林则徐到达惠远。随即被伊犁将军布彦泰安排管理粮饷,并协助办理屯垦和水利。   林则徐不顾“衰龄病骨”和恶劣环境的折磨,决定修建100公里的长渠,引哈什河水灌阿齐乌苏的20万亩荒地。他组织各族群众花210万个工日,历时四个月,终于建成。这条被人称为“林工渠”的工程,使用了123年,直到1967年新渠修成才“退役”。   接着,布彦泰奏请道光皇帝批准,由林则徐和喀喇沙尔(今焉耆)办事大臣全庆经办全疆勘查荒地事宜。他与全庆“累月边庭并辔行”,在茫茫戈壁滩上,纵横2万里,查勘荒地60余万亩及一些水利设施。这些荒地后来陆续被开垦出来,不仅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驻新疆清军的粮饷危机,而且解决了一些无地或少地的各族农民的土地问题,从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对这位清末的著名政治家、抗战派领袖、水利专家,人民群众身怀敬意。江苏、陕西都曾为他建庙祭祀。他的塑像列位于皇帝敕建的龙王庙,可谓顺民心,合民意。      雍正帝敕建嘉应观      黄河泛滥知多少?1593次!   这是一个不完全的数字。只是文献资料对先秦到国民党统治时期的3 000多年里,黄河发生漫溢、决口和改道的粗略统计。   “善淤、善决、善徙”,是黄河的一大特点。黄河中上游河道的迁徙,主要发生在泥沙容易淤积的河谷开阔地带。如青铜峡至石嘴山之间的银川平原,在历史上曾发生黄河主流东迁西摆的现象。黄河下游,则是河道变迁最为频繁的河段,平均每两年就决口一次。大的改道有26次。河道有时北走,由海河注入渤海,有时南流,夺淮河进入黄海,并曾一度汇入长江。黄河的来回摆动,对整个黄淮大平原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黄河最晚的一次决堤改道,是公元1938年国民党在河南花园口和中牟西北赵口炸堤造成的。两股洪水奔腾而下,泻向贾鲁河、颍河及涡河,注入淮河,在黄泛区肆虐达9年之久。致使河南、安徽、江苏的5.4 万平方公里的流域遭灾,受灾人数达1 250多万,其中有89万人被淹死,造成黄河史上最严重的人为惨案。   康熙六十年(1721)八月至雍正元年(1723),黄河在武陟秦家场、马家营、詹家店、魏家庄四次决口。滔滔洪水淹没新乡、彰德(今安阳)、卫辉,经卫河突入海河,直逼京畿津门,大量泥沙淤塞粮道,震惊朝野。   黄河决口事大,河务大臣和藩镇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