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docVIP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形势下的宏伟目标,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重要一环。因此,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对于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新路径,开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村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5194(2008)01-0112-03      收稿日期:2007-10-12   ?ぷ髡呒蚪椋和醮好罚?1963-),女,河南封丘人,安阳师范学院政法系副教授。      ?ひ弧⑴┐逦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主义信仰出现危机,封建思想沉渣泛起。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总体上文化水平低。加上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放松了对农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现阶段,使得一部分农民对社会主义产生了怀疑,以至于遇到重大困难时,不找党和政府,而去求神拜佛问菩萨。部分农民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追求腐朽糜烂的生活方式。一些地方黄、赌、毒盛行,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有些地方遇红白喜事,不顾有无经济能力,一味讲究排场,大操大办,给当事人造成沉重经济负担。男尊女卑封建观念在生育、就学、婚嫁等问题上仍表现突出。   (二)生活环境脏乱差,文化生活单调。有的农村人居环境差,人畜共居,即使富裕一点的地方也存在“门里现代化,门外脏乱差”的现象,缺乏营造安静、整齐、清洁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少农民白天下地头,晚上睡枕头,缺乏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尤其是在贫困地区或偏远山区,农民看不到电影电视,更无图书可看。由于缺乏先进文化的进入,一些农村就出现了“文化盲区”,“文化贫困”比经济贫困更令人忧虑,危害着农村社会安定与和谐发展。   (三)价值取向扭曲,个人主义膨胀。市场经济条件下,受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地方、一些人朴素的同情心、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受到冲击,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甚至损人利己思想滋生、蔓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滋长,消费攀比成风。   (四)道德意识贫乏,法律观念淡薄。受小农经济影响和市场经济冲击,农村传统道德在逐步沦丧,尊老爱幼、和睦相处、扶危济困等传统美德受到挑战。甚至一些最基本的思想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准则也在逐步丧失,父母抛弃儿女,儿女不赡养老人,均不乏其例,可谓世风不古。同时唯利是图、不择手段、赖债毁约、偷税漏税、仗势欺人、打架斗殴、制假贩假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地方民众法律意识淡薄,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绑票、杀人、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   (五)农村教育文化事业相对落后,农民科技文化整体素质低。我国人口众多,仅农村劳动力就有5亿左右,且教育文化素质偏低。资料显示:目前,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城镇平均水平低2.5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11.62%??,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5%。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的比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农村受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远低于城市[1]。据2001年中国科协对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调查,具备科学技术素养的农民仅占0.4%[2]。农村技术人员相当缺乏,仅占全国农业人口的0.06%,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3]。进城务工农民大多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沦为城市的边缘群体。      二、农村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思想认识偏颇。当前,一些党政干部尤其是乡镇、村干部,把发展农村经济看作是“硬指标”,把农村文化建设视为“软任务”,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长期以来他们在对待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关系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观念,看不到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促进作用,认为只要把经济建设搞上去了,文化建设自然而然就上去了。认为经济建设是实的,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有些领导对干部考核,也只注重业务能力和经济指标,不重视甚至忽视文化建设的成绩和效果。这样,就造成了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经费投入不足。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经费投入明显不足,基础设施落后,文化建设有名无实。正如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指出的:“一是中国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2004年对农村文化经费投入30.11亿元,仅占全国文化事业费的??26.5%,??低于对城市文化经费投入47个百分点。二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截至2004年7月,全国农村38240个乡镇中有23687个文化站需要新建、改建。三是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全国共有720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26.4%。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县级剧团有名无实。四是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新中国成立以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