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脑血管疾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流行病学调查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试论脑血管疾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流行病学调查
李有花 (山东新泰市第二人民医院 271200)
【中图分类号】R39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9-0122-02
【摘要】目的 分析脑血管疾病与社会心理应激的关系。方法 对与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经历, 应激情绪体验, 应付应激心理防卫方式以及个性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与应激情绪体验持续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结论 社会心理应激因素对脑血管疾病的“致成效应”是客观存在的。
【关键词】流行病学 心理应激 脑血管疾病
有关社会心理应激在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许多学者持肯定意见并推测其发病与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的调控机制相关[1-2]。本研究通过脑血管疾病患者相关的应激性生活事件经历、应激情绪体验、应付应激心理防卫方式以及个性特征的流行病??调查研究, 探讨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的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样本人群26万人, 实查23.48万人,面见率93.3%, 检出脑血管疾病884例, 男性412例, 女性272例,平均年龄( 63.40plusmn;4.10) 岁, 其中脑血栓形成532例, 脑出血290例, 蛛网膜下腔出血52例,脑栓塞10例。于调查中每发现1例完全性卒中病人即在同一调查就近随机找出与病人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相同而无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成人作为对照。检出的病人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
1.2方法:
(1) 调查方法: 采用对照配对研究, 以问卷方式填表调查, 个性测验采用Eysenck成人个性量表(EPQ)测量性格的倾向性和情感的稳定性。资料复核整理后按单因素成组或配对分析以及进行Mantel-Haenszel(M-H) 趋势性检验等统计方法处理。
(2) 应激性生活事件: 参考Holmes生活事件内容。根据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调查项目共16项, 主要包括家庭破裂、亲友故去、意外伤残、人际矛盾、邻里纠纷等负性事件, 参加的受试者发生时间为既往5年和1个月内。
(3) 应激情绪体验: 负性生活事件所激发的情绪体验包括恐惧、紧张、焦虑、担忧、忧郁、苦闷、失望等14种表现。按性质归纳为紧张-焦虑和抑郁-悲伤两种类型。同时分析应激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与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按患病前1个月、1月-1年、1-2年、2年-5年, 共四项暴露水平进行统计学处理。
(4) 心理防卫方式: 分积极主动和消极被动。
(5) 个性特征: 采用EPQ量表测量性格的倾象性和情感的稳定性。
2 结果
2.1患病组经受负性事件刺激为88.2%,对照组为62.1%,配对分析,应激事件刺激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着性(X2=14.42, Plt;0.01)。相对危险度(OR)=10.5%;OR95%可信限(95%CL)= 3.077-35.83,提示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2.2 应激情绪体验患病组为69.4% ,对照组为44.4%,配对分析,两组应激情绪体验形式差异有显着性(X2=6.57,Plt;0.05) 。相对危险度OR=2.385,OR 95% CL=1.227-4.637。应激情绪体验持续时间1个月OR 为1, 1个月-1年OR为1.074, 1-2年OR 为1.941, 2-5年OR为3.883,经扩展的M-H趋势性检验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X2 M-H= 7.22, Plt;0.01), 说明脑血管发病的危险性与应激情绪体验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
2.3患病组采取消极被动的心理防卫方式为48.61%,对照组为25%,配对分析表明两组差异有非常显着性(X2=8.258,Plt;0.01), OR=3.429, OR95%CL=1.4797-7.946, 提示个体的心理防卫方式与脑血管疾病相关。
2.4患病组性格的内向和情感的不稳定分别为73%和34.22%,对照组分别为61.11%和37.5% ,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 X2值分别为2.20和0.03,P值均0.05, 表明个性特征并非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直接因素。
3 讨论
应激是指人体在应激源作用下, 引起心理、生理方面的改变。应激是人体对应激的作用表现出的应答性反应。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在应激源作用下出现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和情绪上波动。本世纪30年代, Hsel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迈富时 上市招股说明书.pdf VIP
- 年产3500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食品添加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HMMT_-_哈佛-MIT数学竞赛题.pdf
- 资金平衡表.doc VIP
- 小学生四年级上册暑假练字电子字帖生字写字表提前学习练习楷书字帖pdf可打印文件.pdf VIP
- 氢氟酸安全标签.doc VIP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生物试卷(江西卷)含答案 .pdf VIP
-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试题】题库及答案汇总.docx VIP
- 八年级上册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作业设计 (优质案例50页) .pdf VIP
- 商务日语函电第2课 支払い遅延の依頼と回答.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