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招进录取旺季 “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
6月29日,教育部发出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十条禁令”。其中,第六条明确规定:严禁高等学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签订“预;录取协议”或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入校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承诺吸引生源。有舆论称,此条禁令剑锋直指几大名校。本期周刊,从这条禁令说开去,从“;到底谁更关注高分考生”、“从香港名校向高分考生抛出橄榄枝,看内地名校面临的压力”、“高分考生进入高校之后,是否有适合他们的培养方式”等几个角;度,分析“高分考生”缘何被“过度关注”。媒体之间、高校之间的博弈——到底谁更关注“高分考生”【镜头】6月22日凌晨,四川省高考成绩公布在即。;有媒体“闻讯”赶到富顺二中,要求采访一位考生。因为据传这位考生有可能为“高考第一名”,可就在4小时之后,却证实为只是一次误传。这名优秀的高三;学生,本应为优秀的高考成绩感到高兴,却因为一嘲被状元”的乌龙,令自己和家人陷入无奈与尴尬。按照常理,这样的事件本不该发生,因为多年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媒体炒作高分考生,要求各地在公布高考成绩时,不公布高考第一名。可是,几番禁令,难见成效。“状元”摇身一变为“准状元”;、“疑似状元”、“高考第一名”,依旧成为许多媒体关注和炒作的焦点。记者随即打开国内某知名门户网站教育频道,“2012全国各地高考状元”赫然在;目,网页上不但将2012年各地高考第一名的姓名、照片、所在学校、高考分数“一网打颈,还发出“诚邀各省状元与我们联系,做客新浪讲述自己的高考故;事。如果您是状元见证人,可以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将会得到实惠奖品噢”的邀请。让人不禁想问,禁令当前,依然我行我素。意欲何为?当然,如果仅是将板;子打在媒体身上,肯定会有媒体大呼委屈。因为,与媒体比较起来,似乎一些著名高校对高分考生的关注度更高、嗅觉也更为敏锐。有广东媒体报道,6月25;日,高考成绩公布前一天,已经有广州部分“高分考生”受到国内著名高校的“秘密约见”。在高考前后,全国各大名校招生组已来到广东“网罗”“高分考生;”。说来也的确耐人寻味,很多地区都如此,考生可以查询高考成绩的当天早晨或者前天晚上,就已经有不少考生频频接到知名高校的电话,要求“约谈”。很;多考生甚至一度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为什么高校招生组的老师可以提前于考生知道考生成绩?”记者了解到,根据规定,各地招生考试院是没有权力擅;自提前向外界发布考生分数的,但是,由于各大名校与各地招生考试院之间的微妙关系,高校提前于公众了解到“高分考生”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且,为了争夺;到更多的高分考生,各高校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包括许诺考生“热门”专业,包括请考生的师兄师姐充当“说客”,包括请学校知名教授与考生直接电话或面谈;等等。有专家指出,几年前,包括北大、清华等在内的国内知名高校就达成约定,不炒作、不争夺高考状元。这为营造一个公平、清净的录取环境做出了表率,;希望各大高校能真正将这个号召落到实处。“高分考生”之争——为何暴露内地名校之痛【镜头】2012年年初,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媒体联谊会。该院某负责;人向媒体坦承:几年来,内地名校招收到的都是中西部地区的高分 考生,一些教育发达地区的高分考生纷纷选择了香港名校或者国外大学。这暴露出内地名校;面临“优质生源危机”。该负责人的判断确有依据。根据2011年的报道,港大确定录取内地省级高考头名11人,包括北京3名文科头名、上海和湖南文理;头名等,相比上一年人数增加近一倍。而今年的形势对内地名校来说,或许更不乐观。香港大学去年在内地招生300人,今年经教育部批准,在内地的招生计;划增至400人。被录取的内地学生中,约有1/4能获得港大的奖学金,最高的全奖为每年16万港币。高额的奖学金与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的确吸引了相;当数量的内地优秀生源。以北京为例,连续几年的高考前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记者在采访中都遇到了既参加了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又参加了香港名校的;自主招生考试的考生,其中很多都来自人大附中、师大附中、北京四中、北京八中,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最终选择了香港名校就读。一所高校招生负责人告诉;记者,“香港名校招生没有任何的限制和束缚,他们可以通过包括奖学金等各种方式吸引学生,但是内地的高校却面临着诸多的束缚。”因此,有媒体评论,6;月29日教育部发布的“十条禁令”中,严禁高校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新生高额奖学金”吸引生源的规定,让内地名校在与香港高校的比拼中,将更不具备优;势。当然,给内地高校带来竞争压力的,不仅仅是香港高校。海外的高校也实实在在地吸引了相当一批学生。据了解,清华大学去年就有20名左右的录取考生;放弃报到,前往海外留学。这样的结果,给国内著名高校提出一个现实的课题:一方面,要认真思考,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好这些被“放弃的”名校录取名额,需;要政策层面的科学调节;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