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州一中2017-2018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初选版)
选择题: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县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可能是( )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 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 在区域不同的发展阶段,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人类进行的生产、生活活动也不尽相同。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现阶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作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的地位不断上升 6.资源型城市兴起于( ) A.原始社会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7.后工业化时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 ) ①新兴技术使人类生产、生活资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大 ②对生活资料与劳动资料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③环境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 ④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在地理环境优越的地区,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区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读图,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9.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甲、乙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 ②干旱的气候 ③对外联系不便 ④生产方式落后 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②④⑤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11-12题。 北京西山地形剖面示意图 11.在下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12.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种板栗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14.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生态学家在我国某地进行生态调查,发现水源所在地的抽水井植被从水井往外呈同心圆分布,水井附近土地是光秃和坚硬的,到距井200米左右,出现稀疏且干硬的杂草,250米左右是带刺的灌木丛,以外到1千米左右,才是一些相隔甚远的草本植物群及灌木。据此,回答20-21题。 20.导致该地植被分布的人类活动方式最有可能是( ) A.过垦 B.过牧 C.滥伐 D.滥采 21.上述植被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塔里木盆地 B.呼伦贝尔草原 C.青藏高原 D.松嫩平原 草场载畜量指在适度利用的原则下,一定的草地面积,一定的利用时期内,能够维持草地良性生态循环并保证家畜正常生长发育、繁殖的情况下,能饲养家畜的最大数量。读我国西北半干旱区某牧场草场载畜量和实际放牧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完成22-23题。 22.1950—1975年期间,草场载畜量发生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市场 D.放牧 23.该牧场“人地关系”严重对立的年代及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降水偏少 B.20世纪80年代—过度放牧 C.20世纪90年代—牲畜太少 D.21世纪初以来—气候变暖 下图是位于干旱地区的民勤县东湖镇正新村治沙村民利用装入沙子的编织袋构成的沙障。据此,完成24-25题。 24.村民构筑沙障的主要目的有( ) ①削弱风力 ②增加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