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之封建社会前期-战国南北朝.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史之封建社会前期-战国南北朝

战国时期的部分装饰纹样 《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反映了“王者居中”和严谨对称的规划原则。 2.秦(BC221---BC207) 一个强盛而短暂的王朝。秦统一六国后,仿建六国宫殿于咸阳,在渭水南岸建新宫,又建了大量离宫,都是规模空前的建筑活动。全国各地的建筑技术、建筑艺术得到一个交流融合与发展的机会。秦拟把咸阳扩建为夹渭河两岸、以桥相连的空前庞大的都城,未及完成即覆亡。现存阿房宫前殿址,东西1000余米,南 北500米,规模 惊人。 3.汉(BC206---AD220) 河南洛阳涧河西岸东汉砖墓中的浮雕立柱和透雕门楣 四川雅安汉高颐墓阙(抄绘作业) 长安城、陵墓、坛庙、苑囿 陶质砖、瓦及管道的使用,到秦、汉时亦有了新的发展。陶砖不但用于铺砌室内地面,而且用作踏道,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还被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砖瓦的表面上,还要模印成纹样。 汉代则大量用砖于地下工程,例如西汉长安城的下水道,以及许多空心砖墓和砖券墓的地下结构。它们是否也曾用于地面建筑,目前未见实物。 汉代画像砖上所表现的拱桥,上有车马行人,下有船只通过 4.三国、晋、南北朝(220---589) 洛阳白马寺东汉汉明帝刘庄金人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中的庑殿顶饰 汉代建筑遗物只有石祠和石阙。四川一些东汉石阙仿木结构雕出柱、阑额、斗栱、椽飞、屋顶,比例优美,风格雄健,可视为汉代木建筑之精确模型。 西汉帝陵建在渭河北高地上。每陵附有一陵邑,共有七个,都是闾里制的小城,迁各地富豪和先朝旧臣入居,既减轻长安人口压力,也发展了长安周围的经济,近似于现在的卫星城。 汉武帝茂陵 汉长安城礼制建筑遗址 西汉大土门村遗址复原 曹魏邺城平面复原图 三国时(公元220—265年),中国分裂为三个政权,经过数十年战争,经济遭到极大的破坏。其建筑是东汉之延续。值得注意的是曹魏都城邺城把宫室建在城北,宫署居宅设在城南,有一条南北轴线自南而北正对宫殿。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轮廓方正、分区明确、有明显中轴线的都城,对后世都城发展颇有影响。 陵墓:汉末以来,天下纷扰,宇内多事,加之国蔽民凋,葬制言简者日众。帝王且有自作终制者,如曹魏武帝文帝、西晋宣帝、景帝等,令寿陵不封不树,敛以常服,葬以瓦器等。总之,薄葬盛行。才性胜过节操,与儒家思想重孝的厚葬相别。 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有重大发展 :魏晋以来士大夫标榜旷达风流,爱好自然之趣,山水风景园开始兴盛。 新建筑类型:佛寺、佛塔、石窟、寺塔兴盛 《洛阳伽蓝记》;南朝四百八十寺。 起居方式的改变:受胡族影响。家具、建筑室内空间高度的改变。 北魏洛阳城平面复原 两晋南北朝(公元265—581年),东晋、南朝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建康西枕长江,南临秦淮河,水运发达,商业繁荣,四周城镇簇拥,连成东西、南北都达四十里的巨大城市。北魏在洛阳建都,在汉魏故城外拓展外郭,东西二十里,南北十五里,建三百二十坊,辟方格网街道,为以后隋、唐长安城渊源所自。 六朝建康城 此期建筑上最值得注意的是佛教传入,大建寺塔,佛教是外来宗教,为在中国传播,迅速中国化,故寺庙取中国宫殿、宫署的形式,以示佛的庄严和极乐世界的壮丽美好。塔也与传统木构楼阁结合起来。在现存北朝各石窟中都清楚地表现出这一中国化的过程。 由于社会不安定,南北各朝都求福佑于佛,建寺成风。史载,南朝建康有四百八十寺,北魏洛阳有千余寺。 * * 封建社会建筑前期 (战国至南北朝,BC475—BC589) 1.战国(BC475---BC221) 1.城市建设的高潮 2.台榭建筑的兴起 3.大型工程 4.建筑技术 5.建筑理论 6.宫室 7.工官与著名匠师 a.城市建设的高潮 奴隶制结束 兼并战争和商业、手工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高潮。一些诸侯国的都城,既是政治中心,也是商业繁华的大都会,如燕下都、赵邯郸、齐临淄、魏大梁等。 城市规模与平面布局极不一致,但“内城外郭”之制已很明显。。 春秋、战国时(公元前770—前221年),周王室权力衰微,所辖地区先后出现很多小国,逐渐演化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兴建了大量都城宫室。 各国的都城一般都有大小二城,小城是宫城,大城为居民区。 居民区内有很多用墙围成的小城,当时称里(以后称坊),呈方格网布置,居民出入要经里门,实行宵禁。 大城内还有封闭性的集中商业区,称市,定日定时开放。 宫城内的宫殿多是台榭。 山东临淄齐故都遗址平面 这时出现的筑城高潮,与诸侯之间长期残酷的兼并战争有直接关系。此外,为了防御和扩大边界,还沿边界或险阻构筑边城,秦、燕、楚、齐诸侯国边城遗迹仍清晰可见。以后又发展为针对外族匈奴入侵的长城防御系统。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