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杂粮害虫PPT.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杂粮害虫PPT

第七章 杂 粮 害 虫; 第一节 东 亚 飞 蝗;  1998年和2000年我国部分地区,特别是华北,西北相继发生了蝗害。发生面积之大,密度之高是60年代以来从未见到的。1998年河南、河北、内蒙、山东、山西、天津等省市累计发生蝗害面积100多万公顷,黄河滩区域和渤海湾区域,蝗虫密度普遍比往年高出2至3倍。重灾区密度一般每平方米20~30头;严重的为100头以上;最高达3000多头。飞播农药8 万多公顷,再加上人工播洒农药和其它办法防治,已将蝗灾势头压了下来。这次灭蝗可减少约50万吨农作物损失。   2001年夏季,北方持续高温干旱,华北和西北,以至西藏地区又发生大规模蝗灾。15个省区共770万公顷地区受害,为历年所罕见。;  蝗害缘何又重来?专家认为:主要是生态环境和农药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黄河断流,湖泊水位下降,滩涂草地增多;其次,大批农村劳动力流向城市,土地荒芜,管理粗放,为蝗虫提供了新的滋生地。继而, 1983年开始禁用有机氯杀虫剂,而使用的有机磷杀虫剂持效性短。   另外,由于滥用有机磷农药,大量杀死了蝗虫的天敌黑卵蜂,寄生蝇,鸟类,青蛙和蜘蛛等。再者,近年来华北地区气候异常,暖冬天气有利于蝗虫越冬。最后,蝗虫无国籍,蝗灾无国界。   蝗灾“复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是否我们需要像备战一样,在重点设防的仓库内存储一批有机氯杀虫剂以备紧急突发事件之需呢?;东亚飞蝗成虫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 二、分布与为害 1、分布:在中国北起河北、山西、陕西,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广西、云南,东达沿海各省,西至四川、甘肃南部。黄淮海地区常发。 2、寄主:嗜食芦苇,其次是玉米、高粱、小麦、水稻等禾本科作物,也喜食狗尾草、稗草及沙草科杂草,食料缺乏时也可为害棉花、大豆、蔬菜等。; 3、为害特点:成、若虫咬食植物的叶片和茎,大发生时成群远距离迁飞,把成片的农作物吃成光秆。中国史籍中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先后发生过800多次。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六六六等一批有机农药的禁用,以及退耕还湖等生态环境的改变,东亚飞蝗在华北和华东部分地区又暴发成灾。;东亚飞蝗为害玉米状 (引自何振昌《中国北方农业害虫原色图鉴》); 三 、生活史与习性 1、生活史 (1)北京以北年生1代,渤海湾、黄河下游、长江流域年生2代;广西、广东、台湾年生3代,海南可发生4代。 (2)全国各地均以卵在土中越冬。 (3)山东、安徽、江苏等2代区,越冬卵于4/底~5/上中孵化为夏蝻,经35~40天羽化为夏蝗,夏蝗寿命55~60天,羽化后10d交尾,7d后产卵,卵期15~20d,7/上中进入产卵盛期,孵出若虫称为秋蝻,又经25~30d羽化为秋蝗。生活l5~20d又开始交尾产卵,9月份进入产卵盛期后开始越冬。; 2、生活习性 (1)成虫产卵时对地形、土壤性状、土面坚实度、植被等有明显的选择性。卵多产在草地,河滩及湖河沿岸荒地。每雌产4、5个卵块,每块含卵约65粒。 (2)1~2龄蝗蝻群集在植株上,2龄以上在裸地及浅草地群集。 (3)密度大时形成群居型飞蝗,群居型蝻和成虫有结队迁移或成群迁飞的习性。旱年可造成秋蝗大发生,第2年常形成夏蝗严重为害。;(4)1头东亚飞蝗一生可食鲜玉米叶80克,成虫期几乎全天取食,食量为蝻期的3~7倍,喜食玉米等禾本科作物及杂草,饥饿时也取食大豆等阔叶作物。 (5)地形低洼、沿海盐碱荒地、泛区、内涝区都易成为飞蝗的繁殖基地。; 3、两种生活型 飞蝗密度小时为散居型,密度大时,个体间相互接触,可逐渐聚集成群居型。群居型飞蝗有远距离迁飞的习性,迁飞多发生在羽化后5~10天、性器管成熟之前。迁飞时可在空中持续1~3天。分为起飞、飞行和降落3个阶段。群居型飞蝗体内含脂肪量多、水分少,活动力强,但卵巢管数少,产卵量低。而散居型则相反。; 四、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飞蝗种群数量消长取决于气候、水文、地势、土壤、植被等综合因素。其中以旱、涝等水文的关系最为密切。飞蝗喜欢栖息在地势低洼、易涝易旱、水位不稳定的海滩、湖滩及大面积荒滩或耕作粗放的夹荒地上、生有低矮芦苇、茅草或盐篙、莎草等嗜食的植物。遇有干旱年份,宜蝗面积增加,容易酿成蝗灾,因此每遇大旱年份,要注意防治蝗虫。 天敌:有寄生蜂、寄生蝇、鸟类、蛙类、蜘蛛等。; 五、防治方法 贯彻“改治并举,根除蝗患”的治蝗方针,采取“植物保护、生物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相联合的生态学治理对策。即从改造治理飞蝗的发生基地,创造不利飞蝗发生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控制蝗害,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开发微生物制剂,必要时及时用药防治,抑制群居型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