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治疗乙醇与头孢类药物所致的双硫仑反应76 例临床观察.docVIP

纳洛酮治疗乙醇与头孢类药物所致的双硫仑反应76 例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纳洛酮治疗乙醇与头孢类药物所致的双硫仑反应76 例临床观察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纳洛酮治疗乙醇与头孢类药物所致的双硫仑反应76 例临床观察 陈福生 邵亚珺 刘传浩 (湖北省黄石市铁山区大冶铁矿职工医院急诊科 435006) 自2010 年8 月—2011 年12 月,我科用纳洛酮(北京四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因用头孢类药物过程中饮酒而致的双硫仑样反应患者76 例,并与同期对症治疗的82 例对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有确切的头孢类抗生素(头孢哌酮)用药史,用药时间为1 ~ 4d;有确切的饮酒史,饮酒量为50 ~ 150ml。饮酒至起病时间10 ~ 30min,起病至就诊时间为30 ~ 60min。所有患者均无药物、食物、乙醇过敏史,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纳洛酮76 例,其中男59 例,女27 例,年龄18 ~ 55 岁,平均35.6 岁;对照组82 例,其中男61 例,女21 例,年龄17 ~ 56 岁,平均37.8 岁。 1.2 临床表现 主要共同症状:胸闷,心悸,气促,全身潮红,尤以颜面、颈、胸背部皮肤潮红明显,HR 90 ~ 155 次/min,R 20 ~ 28 次/min,BP80 ~ 160 /50 ~ 90mmHg(1 mmHg=0.133kPa),神志均清楚,双肺呼吸音粗糙,无干、湿啰音,心律齐,多数病例ECG 示窦性心动过速。 1.3 治疗方法 2 组均给予心电、血压监护及吸氧、补液对症治疗,纳洛酮组先给予纳洛酮1mg 静脉注射,然后纳洛酮2m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60min。 2 结果 2 组患者发病前的饮酒量均为超过平常酒量,其性别、年龄、发病与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经治疗,患者主要症状消失,血压、心率恢复正常的时间在1h 的,纳洛酮组有60 例,1 ~ 2h 消失的16 例;对照组在1h 内消失的32 例,1 ~ 2h 消失的50 例,2 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纳洛酮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 1 2 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比较 例 与对照组比较,1) P < 0.01 3 讨论 双硫仑又名双硫醒,人体微量吸收即可致心悸、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称双硫仑反应,是乙醇的增敏剂。头孢哌酮等头孢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中含有与双硫仑分子中相同的甲硫基四氮唑基团结构,它能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而乙醇在体内先经乙醇脱氢酶水解成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水解成乙酸,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此代谢过程受阻,导致体内乙醛积聚,乙醛促使体内儿茶酚胺增多,特别是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 羟色胺等的释放,而引起的临床症状[1]。 纳洛酮治疗双硫仑样反应的作用机制,是阻止乙醛诱导儿茶酚胺释放。具体机制为:乙醛与多巴胺形成四氢罂粟碱,后者可以转化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四氢异喹啉从而激活阿片系统,使脑内的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增多[2],内源性beta;- 内腓肽通过mu; 受体效应对gamma;- 氨基丁酸(GABA)神经元产生抑制作用,解除了GABA 对中脑多巴胺神经元的抑制,导致多巴胺释放增多。多巴胺可进一步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纳洛酮是阿片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阿片受体效应,减少体内多巴胺的释放[3]。纳洛酮还有稳定细胞膜的作用,临床观察提示应用纳洛酮治疗乙醇与头孢类药物所致的双硫仑反应,能明显缩短症状持续时间。 临床上头孢类抗生素使用广泛,因用药后饮酒所致的双硫仑反应的病例明显增多,医务人员要及时的进行药物知识宣传,告知患者应避免用药期间饮???,若发生此类反应,要及时到医院治疗,使用纳洛酮可获较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宏灏. 临床药理学[M] .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2―134。 [2] 王小铁,秦佰益. 纳洛酮与酒的依赖[ J ] .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3):223―223。 [3] 刘景生,臧艳桥. 临床药理学[M] . 3 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4―294。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