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幸福成长(鹤山纪元中学)20170426.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陪孩子幸福成长(鹤山纪元中学)20170426

2.如何看待自己: 普通家长:觉得自己是无所不知的老师 聪明家长:知道自己需要学习更多 3.孩子有疑惑时: 普通家长:给孩子提供答案 聪明家长:给孩子提供获得答案的方法 4.孩子学习有问题时: 普通家长:常说“你怎么连这个都不懂“ 聪明家长:常说”再试一次看看,相信你能找到答案喔“ 5.当孩子可能犯错时: 普通家长:常说“别这样” 聪明家长:常说“考虑过结果了吗” 6.面对孩子提问: 普通家长:告诉孩子他妈应该做什么 聪明家长:告诉孩子为什么这样做更合适 陪孩子幸福成长 内容提要 一、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二、家庭教育常见的误区 三、智慧家长陪孩子幸福成长的策略 四、家校合作中的沟通策略 一、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问题有哪些?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 1.强烈的好奇心,爱学、爱问 2.活泼好动 3.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发展 4.有意识行为开始发展 5.个性初步形成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学前儿童的心理问题: 1.情绪问题(恐惧、暴怒、分离焦虑) 2.品行障碍(攻击性行为、说谎) 3.问题行为(多动症、选择性缄默、厌食、梦魇、吮手指)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 2.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 3.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4.情感的稳定性和控制能力有所增强 5.意志的目的性、自制力和独立性有明显进步、 6.自我意识发展,学习兴趣逐渐分化、稳定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初中生的心理问题: 1.心理冲突明显(成熟与幼稚,独立与依赖,尝试与紧张) 2.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以及行为能力等方面开始 出现两极分化 3.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抑郁自卑等心理障碍 4.易有说慌、破坏等不良行为 4.出现挫败感,心态慌乱,情绪焦虑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智力水平快速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最具典型性 2.情绪情感热情而富有激情,内心感受丰富,易敏感波动 3.意志对学习、生活制约更加显著 4.渴望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5.新的兴趣、需要动机的出现,伴随新行为出现及行为方式的变化 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问题 高中生的心理问题: 1.与成人关系冲突。独立与依赖冲突 2.学习动机上的矛盾(不学习无出路但又易厌 学) 3.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自我中心等) 4.与性相关的问题出现(性角色、性欲望、性关 系、性行为) 5.闭锁心理与渴望理解和交往的矛盾 6.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空虚、挫折、不现实) 二、家庭教育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 家庭教育调查1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从高到低依次为: 健康安全(65.95%)、习惯养成(55.47%)、日常学习(53.58%)、人际交往(37.89%)、自理能力(33.75%)、性格养成(28.09%)、兴趣爱好(19.47%)、情绪情感(11.93%)。 家庭教育调查2 调查显示,与孩子的成绩优秀呈正相关的是父母双亲教育理念的一致性。 家庭教育调查3 调查数据显示,闲暇时父母经常读书看报的家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更高; 爸爸经常和孩子做事对孩子的学业水平影响明显; 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几乎每天”或者“每周2-3次”能家人共进晚餐 家庭教育调查4 “隐形爸爸”是一种家庭缺陷。“仅一成家庭是父亲承担主要教育职责”的现状。 尤其对男孩而言,父教缺失会使男孩的性别认同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呵护、过度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乏纪律教育和监督,甚至导致各种暴力行为。 三、如何成为有智慧的家长,陪孩子幸福成长? 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 当我14岁的时候,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 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美) * 幸福感: 没有眼睛看不见光明,没有耳朵听不见声音,没有幸福感的人,就感受不到幸福。 一个人幸福与否关键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感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 感受到快乐心情 感受到价值成就 感受到充实有为 感受到称心满足 感受到温暖亲情 感悟 孩子们幸福需要的三原色,但是成人只给了他们一种或者两种,他们调不出幸福的颜色,他们的幸福被人拿走了。 【幸福小孩】 惟有小时候感觉幸福的孩子 长大后才会寻找幸福, 制造幸福 …. 让孩子学会可以让自己变幸福的能力 智慧父母的秘诀 看远:不能总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