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内经》摄生的动静关系的辨证方法.docVIP

浅论《内经》摄生的动静关系的辨证方法.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内经》摄生的动静关系的辨证方法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浅论《内经》摄生的动静关系的辨证方法 林海(贵州遵义市中医院563000) 【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8-0952-01 摄生是祖国医学独具特色的理论之一,摄生实质上是人们讲究卫生、保护真精,从而达到保持健康延长寿命的目的。而这一理论的运用,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有一定的见解。迄今,虽然现代医学中的免疫学、环境学发展迅速,但祖国医学的摄生学仍广泛的为人们所应用。因此,对于探讨医学的摄生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动静的问题 早见于《内经》如《素问middot;五运行大论》提出“动静如何?”《内经》认为自然界的事物是在永恒的变动中,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内经》中的道生学中,至始至终贯穿动静平衡的作用。无“动”就无所谓“静”,反之亦然。可见其包含着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总之,摄生的目的是为了健康,那么健康是什么呢? 《内经》说:“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倾若一,病曰平人。”“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事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布之感温之相守也形由血气必称也,是谓平人……。”而健康就是正确运甩摄生的结果。这意味着体内阴阳平衡,乃动静平衡的效应。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 2摄生与人体内外因的关系 从精神因素来看,情志为喜怒忧思悲恐惊,其作用的过激皆可以造成疾病的产生。其实这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改变而破坏机体的内外平衡。如《素问middot;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昏厥。”《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等等。这些都说明机体因外界的变化——情绪的波动,而损伤人体。 其情感调节方法,如《素问middot;上古天真论》曰“恬恢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middot;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恢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并据四季以调节五脏神志,如《素问middot;四气调神论》 “春三月……使志生……。夏三月……使志无怒……。秋三月……使志安宁……。冬三月……使志若伏若匿……。”说明春之时,为一年的开端,天地开放,万物开始生长,故要使自己有高尚的情志,而夏三月属火,故要使自己保持心情畅舒,不可发怒,否则可伤肺土。冬三月,为阳气伏藏、万物潜藏之时,故要使志内藏,无所向外。这是古人对四季调神的动静认识,可见春夏之时要以“动”为主,秋冬之时而以“静”为主,从而使动与静处于平衡。因此《内经》中提出了古人的4种类型的养生方法。“恬恢虚无,精神内守”是在精神上保持了一种静态,这样就会抵抗外邪的侵入,然而“动”与“静”这是{内经》养中生之精要,是人体生命活动规律,以达到“阴阳平衡”,“百病皆祛”的目的,是符合对立统一的辨证思想。 3饮食与摄生的关系 构成人体的生命的基本物质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 精”。 “先天之精”廪受于父母,而“后天之精”则是通过饮食所摄取的,如果在调节饮食上,不引起足够的重视,破坏其动静的平衡,那将会使人产生疾病。上古“饮食有节,起居有节”均可“度百岁乃去”,告诫人们不要“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以耗其精不知持满。”这样就会使人“半百而衰。”又如《内经.生气通天论》所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阳之五官,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康,脾气以绝。味过于咸,大管气劳,短也,气抑。味过于甘,必气喘虚,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氰脾气不摄,胃气乃败……等。”这充分说明偏嗜的危害性,故五味太过而伤五脏,从而破坏了人体正常饮食规律。味过则使脏腑功能紊乱,可见脏腑功能阴阳失衡,动静偏离,故百病始生。这在临床上很有价值。 4运动与摄生的关系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人所周知,然而如果简单的认为要达到健康,只须运动即可,这样就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因而生命在于运动,对于这一是我们的祖先《内经》中就告诫“不妄作劳”,这就是说运动量如果太大,则反而会疲劳,对身体是有害的,但按照人体的素质而进行有规律适度的运动是很有必要的。 综上所述,从上古而知,摄生对人体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所指的动静关系,就是为了达到“阴平阳秘”。如有不足之处,敬请同道指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