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家文化与管理思想
叶公所说的“其父攘羊,其子证之”不是大义灭亲、大公无私吗?为什么孔子并没有赞成这种做法呢?孔子所说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是以情枉法、以私废公吗?为什么孔子会说“直在其中”呢?这其实就是法理与人情的一种冲突。因为叶公的立足点是法理,是以“法的公平性”、“法无例外”的观点说“直”。孔子的立足点是人情,是从人情之本然恻隐之处论“直”。就像看到小孩往井里掉,会很自然地要去救他,看到父亲犯了罪,出了错,也会很自然地会去救父亲,从而替父亲隐瞒。话说回来,孔子的上述观点并不代表他主张要人情而不要法理。因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仅仅限制在举证的层面。即父亲偷了羊,儿子可以不出来举证。在执法层面,儒家又主张不隐于亲、大义灭亲。例如,同是孔子,就赞扬作为执法者的叔向治他弟弟叔鱼的罪,并说叔向的做法“可谓直矣”——表现的正是一种正直。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法理与人情该如何协调呢? 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瞍杀人,如之何?”孟子曰:“执之而已矣。”“然则舜不禁与?”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则舜如之何?”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屣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四、中和思维 毛泽东:两级思维 1.非此即彼: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2.由此无彼:不是武松打死老虎,就是老虎吃掉武松,二者必居其一。 凡是敌人反对的,…… ……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 兴无灭资、大公无私、人定胜天。 杨献珍:合二而一 1962 年 1月,杨献珍和党校的一些教师到西安参观。在阅览《蓝田县志》时,杨献珍得知宋朝吕公临著有《老子注》一书,阐述了老子 “ 合有无谓之元” 的思想。他为此受到启发。后来他读明朝方以智的《东西均》,发现有“ 合二而一” 的提法,进一步引发了他对于辩证法的思考。毛泽东一生习惯了“ 对立统一” 、“ 一分为二” 的思维方式,特别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对抗性,将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分为对立的两极。这种极端的“一分为二”观点,一切都从对立的立场看待统一,视一切事物为相互对立的两方面“不是黑就是白”,没有折衷,没有选择,没有第三条道路。只讲斗争性,不讲妥协性;只讲绝对性,不讲相对性;只讲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性,不讲矛盾双方的相互融合性。大批“调合论”,反对“折衷主义”, 将公民划分为红黑两类,即把 “ 人民” 和“ 敌人” 作为政治制度的基础,“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反对” ,强调“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毛泽东认为即使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存在阶级斗争,社会的发展阶段始终存在着社会矛盾和社会斗争,只有进行“不断革命”,才能使社会发展。他认为斗争是绝对的,矛盾的解决是暂时的,融冲论是“形而上学”。而这时的杨献珍则认为,不应当只讲斗争性,不讲同一性;不应当只讲 “一分为二 ”,不讲 “合二而一 ”, “一分为二 ”和 “合二而一 ”都是对对立统一规律的不同表述。 庞朴:一分为三 锤子、剪刀、布。 左中右 敌我友 两级——两端 中:极。超越两端、统领两端。 不A不B 中和意味着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即毋过毋不及),所以,《尚书》指出:“无偏无颇,遵王之义”,孔子说:“无过不及。”上文中的“无偏无颇”、“无过不及”等等,就是无过无不及的范例。从“无偏无颇”等范例出发,我们可以将中和思维概括为不A不B。这里,A与B是对立着的两个极端。不A不B强调的是对立双方的互相节制:不要左,也不要右;不要过之,也不要不及。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而侥幸。 中心为中,如心为恕;尽己为忠,推己为恕。 松下:忠,就是想陀螺旋转那样不偏不倚。 亦A亦B 中和意味着对立事物的和平共处,互相补充。因此,孔子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这里,张谓张弦,弛谓落弦。弓弦只张不弛,则绝其弓力,所以,“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弓弦只弛不张,则失其往来之体,所以,“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从“一张一弛”的范例出发,我们可以将中和思维概括为亦A亦B。这里,A与B分别代表矛盾不同的两个方面。二者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补充,从而达到中和的境界。 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A而B 中和意味着对立事物的和而不同,相辅相成。因此,《尚书》列举的“九德”就是“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上文中的“宽而栗”等,表明仅有宽弘,不足以庄严;必得严栗以相济,方成一德。其它八德,也复如此。《论语》对孔子态度的描述也是“温而厉”。它表明仅有温和,不足以庄重,必得严厉以相济,方为完美。从“宽而栗”或“温而厉”等范例出发,我们可以将中和思维概括为A而B。这里,A为一端,是基本的;B为另一端,是辅助的。如果光有A或总是A,就是同。只有以B辅A,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