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第二单元
《老子》二章《老子》 老子,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也称《道德经》,道家学派的经典。 一、作者简介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也就知道了什么是丑恶;都知道什么是善,也就是知道什么是不善。所以有和无相对而产生,难和易相对而成立,长和短相比而显现,高和下相对而依存,音和声相从而和谐,前和后相随而有序。因此圣人用“无为”处理事务,施行“不发号施令”的教化,听任万物生长而不替它们开始,生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正由于不自居,所以就不会失去。 二、译文(一) 天的“道”,不是像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一些,低了就抬高一些,力太大了就减一些,力太小了就加一些。天的“道”是减少有余的而补充不足的,人的“道”却不一样,是减少不足的而送给有余的。怎么能把有余的送给天下呢?只有有“道”的人才能。所以圣人推动万物而不恃为有功,成就功业而不自居,他不愿意显现自己的贤明。 译文(二) 第一章首先论述事物的相对性: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都是相对而成立。然后论述“圣人”的行为准则:处无为之事,行不言而教,不为始,不有,不恃,弗居。 三、思想内容评析 “无为”是老子思想中的重要准则。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总规律,万物莫不有道。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天道自然,人道无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要按照事物自身的规律去做,不轻举妄为,不发号施令,正因为这样,“无为”就可以“无不为”。 第二章论述“天之道”和“人之道”的区别是:“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则损不足以奉有余。”而圣人是按“天之道”行事的,所以能“有余以奉天下”。这是作者的理想追求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老子》的文体,既非如《论语》那样的语录,也非一般意义上的“文章”。全书约五千字,都是一些简短精赅的哲理格言,又押韵脚,特别便于记诵。全书81章,各章节大致有一定的中心或连贯性,但结构并不严密,前后常见重复。它的语言无所修饰,所包涵的道理玄奥而深刻,常常揭示出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断转变的规则,以及从反面取胜的途径,反映出中国先秦时代哲学思想的透彻性。 四、《老子》的艺术特点 庄子 秋 水 一、作家作品知识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人。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后世把他和老子并称为“老庄”。 庄子在哲学上主张顺应自然,提倡无为而无不为。 庄子在政治上批判“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黑暗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剥削阶级的本质。他 蔑视富贵利禄,拒绝和统治者合作。 庄子的散文想象丰富,汪洋恣肆,词藻瑰丽,并多采用寓言形式,富有浪漫色彩。 《庄子》共33篇。“内篇”传为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其门人和后学所作。 二、文章的主题 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这一主题多显示的客观思想意义是:人的认识是有限,但客观世界是无止境的,因此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 三、本文的寓言特色 庄子的散文形象性很强,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本文整篇就是一个寓言故事,虚构了河伯与北海若这两个人物的对话,河伯代表与庄子思想对立的一方,北海若则是庄子思想的化身。通过这两个人物的对话,展开说理,阐明了作者的观点。 四、景物描写的作用 本文开头有一段关于河水和大海的描写,这段景物描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两个作用: 1.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莽浩渺的气象,其中已经形象地表现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这样一个观点。 2.文中描写的河景与海景,还对河伯与北海若两个不同的认识境界之间的对照,起到了一定的陪衬烘托作用,使这一对照更加鲜明,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五、善于运用比喻 庄子散文长于比喻,往往连贯而及,层次迭出。如: 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 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说明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 2.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不似 礨空之在大泽乎? 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 梯米之在大仓乎? (以上几个比喻,说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