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精编1917—2012 朱栋霖 第六章:现代戏剧.pptxVIP

中国现代文学史精编1917—2012 朱栋霖 第六章:现代戏剧.ppt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现代戏剧.. 一 现代戏剧概述中国话剧初创和20年代戏剧中国最早的新剧演出可追溯到19世纪末上海教会学校的学生演剧活动。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学生演剧活动,引发周边学校“踵而效之”,可以视为中国话剧的开端比较完整的仿西方戏剧演出型态的,是中国留日学生演剧社团春柳社。1907年3月演出《茶花女》(第三幕),6月演出《黑奴吁天录》.中国现代话剧在五四思想启蒙与文化批判中寻求新的观念和道路。1918年10月《新青年》出“戏剧改良号”,他们对“旧剧” 进行抨击。《新青年》推出“易卜生专号”,一些从内容到形式都借鉴易卜生的“问题剧”应运而生。胡适于1919年3月发表的《终身大事》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精神的剧作。.汪仲贤 “非营业”的戏剧呼声,肇始了上世纪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1921年5月,由汪仲贤倡议,沈雁冰、陈大悲、熊佛西、欧阳予倩等十三人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民众戏剧社高扬民众的、为人生的、“真的新戏”的旗帜,提倡写实的社会剧。.丁西林(1893~1974,江苏泰兴人)是一位喜剧家,1923年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显露出他的幽默才能和喜剧艺术技巧,此后又发表《亲爱的丈夫》、《酒后》(1925)、《压迫》(1925)、《瞎了一只眼》(1927)、《北京的空气》(1930)等五个独幕喜剧。丁西林的喜剧接近于英国的机智喜剧的雅致幽默,在戏剧的嘲弄触发下,飘溢出沁人心脾的温馨。.《压迫》针对北京租房“一要有铺保,二要有亲眷”的习俗,让一位单身男房客与房东太太争辩,又让一位爽直而富有同情心的女房客闯进来说:“让我做你的太太”,即兴表演了一出双簧戏。男女主人公明快诙谐的台词赢得了舞台喜剧效果。.田汉(1898~1968,长沙人,原名田寿昌),1916年至1922年就读于日本东京高等师范,他学习各种西方文化,从莎士比亚、易卜生、托尔斯泰到歌德、王尔德、霍普斯曼等。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筹组创造社,不久另组南国社。自1924年创办《南国》半月刊,在艰难困苦中以极大的热情、才华和毅力开展南国戏剧运动。.田汉戏剧艺术风格表现出浓烈的诗化倾向,音乐美和传奇的浪漫主义,达到诗与剧的和谐统一。1922年的独幕剧《获虎之夜》以写实主义手法描写一个“浮浪儿童爱上了一个富农的女儿”的悲剧,剧中黄大傻在伤痛和悲哀之中倾诉了对莲姑的一片痴情和自己的孤独感,最后绝望自尽。 《获虎之夜》剧照(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演出).《名优之死》讲述了正直刚强的京剧名老生刘振声和他沉沦堕落的弟子刘凤仙之间的故事。剧作把刘振声与刘凤仙在人生艺术道路上的分歧为主线,前台戏与后台戏互为烘托,人物形象个性丰满鲜明。《名优之死》1957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30年代戏剧思潮上海的中共地下党组织策划1929年成立艺术剧社,提出“无产阶级戏剧”(“普罗列塔利亚戏剧” )的口号。1930年8月,成立中国左翼剧团联盟,后又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从1936年开始的国防戏剧,是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的又一新潮,以代替“无产阶级戏剧”口号。30年代戏剧创作洪深在30年代开始接受左翼革命文艺思想,他参加左翼剧团联盟,并创作了当时颇有影响的左翼剧作《农村三部曲》,包括独幕剧《五奎桥》(1930年)、三幕剧《香稻米》(1931年)、四幕剧《青龙潭》(1932年)。《农村三部曲》以作者熟悉的江南农村为背景,展示了二、三十年代农民的苦难遭遇,他们从苦难中逐渐觉醒,向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进行自发斗争的情况。.李健吾(1906—1982,山西省安邑县(今运城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30年代后留学法国。)他的戏剧创作观基于人性,他刻画戏剧人物重在人性中“善恶并存”,重在描写人物内心矛盾冲突。《这不过是春天》(1934年)、《梁允达》(1934年)、《村长之家》、《以身作则》(1936年)这些剧作戏剧结构完整精巧,语言精炼讲究,内在戏剧性丰满深刻,他富有特色的剧作在当时已达到相当水平。.李健吾以“刘西渭”笔名发表的许多文学评论,如评《雷雨》,评夏衍戏剧,评卞之琳诗,评《边城》等,独具慧眼,见解精辟,文笔空灵精炼,倍受文坛称誉。后来他成了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夏衍(1900—1994,浙江省杭县人,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37年夏衍创作了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剧作《上海屋檐下》(三幕剧),将笔触伸向上海市民社会的一角。.《上海屋檐下》三幕戏以同一个舞台场景——上海弄堂房子的一个横剖面——展示了一幅幅悲凉、无奈的人生画图。作者写的是几乎无事的悲剧,透过五户人家灰暗的生活和“人生的零碎”,暗示出时代的风貌。夏衍用简洁、朴素的对话来展示人物复杂的情感、心理变化,用无言的动作,典型的细节,来透示人物心灵的秘密。抗战时期、40年代戏剧1937年7月,上海戏剧界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