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初探
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初探冯文林,胡志刚(四川警察学院四川泸州646000)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特别是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自然灾害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越来越严重,防灾减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我国目前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规律、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完善应急管理的方法,以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尽量减少其影响和损失。关键词:自然灾害;应急管理;现状;预防;处置中图分类号:D035.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5612(2012)02-0078-07自然灾害,就是人们常说的“天灾”,是指人们不能预见或不可抗拒、不能控制的自然条件发生剧变所引起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的事件。如洪水、旱灾、地震、风暴、冰雹、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及流行性传染病等。自然灾害的形成过程有长有短,有缓有急,固而又有“突发性自然灾害”和“缓发性自然灾害”之分。有些自然灾害,当致灾因素的变化超过一定强度时,就会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分、几秒钟内表现为灾害行为,像地震、洪水、飓风、风暴、冰雹等,这类灾害称为突发性自然灾害。旱灾、农作物和森林的病、虫、草害等,虽然一般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成灾,但灾害的形成和结束仍然比较快速、明显,也可把它们列入“突发性自然灾害”。另外,还有一些自然灾害是在致灾因素长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显现成灾的,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环境恶化等,这类灾害事件常要几年或更长时间的发展,故称为“缓发性自然灾害”。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自然灾害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损失越来越严重,防灾减灾已经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紧迫任务,而我国目前在防灾减灾方面的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为此,国务院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其目的就是为了告诫全社会,人人都必须关心、参与防灾减灾。笔者认为,进一步总结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的规律、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法,以期在自然灾害来临时尽量减少其影响和损失,“防患于未然”尤其显得重要。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现状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分布地域广,造成的收稿日期:2011-11-28作者简介:冯文林,(1959-),男,四川富顺人,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治安学。胡志刚,(1965-),男,四川泸州人,四川警察学院治安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治安学。78冯文林胡志刚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初探损失大。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明显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国的自然灾害,突出表现在自然灾害的种类多、频率高、季节性强。具体情况是:大气圈和水圈灾害。主要有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沙尘暴以及大风、冰雹、暴风雪、低温冻害、巨浪、海啸、赤潮、海冰、海岸侵蚀等。平均每年洪涝灾害的受灾面积约1000多万公顷,成灾面积在500万公顷以上,时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干旱的受灾面积约2000万公顷,成灾面积约1000万公顷,多发生在春秋两季;风暴潮、暴风雪、低温冻害等其他灾害也相当严重。地质、地震灾害。主要有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塌陷、荒漠化等。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1949年以来,因地震死亡的人数已超过近40万人,百万人以上伤残,其中,唐山大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伤残。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创约5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汶川地震已确认近7万人遇难,37.5万人受伤,失踪近1.8万人,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452亿元人民币。农作物和草原、森林病虫害及火灾。全国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达1400余种,每年损失粮食5000万吨,棉花100多万吨;草原和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分别超过2000万公顷和800万公顷。我国的草原和森林火灾发生频率很高,全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6万余次,受灾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受火灾威胁和侵害的草原约2亿公顷。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造成的损失更是巨大[1]。我国的自然灾害地区差异明显,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特点,可划分为三种类型的地区:第一类地区有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少数在北部。此类地区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绝对值较小,但由于经济欠发达,直接经济损失率为中等或较大,抗灾能力较弱。主要灾害是旱灾、雪灾、地震;其次为沙尘暴、滑坡、泥石流及山洪。这些灾害对农业、牧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