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电图波形成的基本原理
第五节 心电图波形成的基本原理
一、电偶极子电场的电位
复习:电偶极子的概念
右图表示一个电偶极子。设点偶极子的两个点电荷的电量分别是+q和-q,间距是l,我们讨论他在空间某一位置a处的电位情况。
设a点到+q和-q的距离分别是r1和r2,则两点荷在a点产生的电位为:,
据电位叠加原理,a点的电位应为
设r为电偶极子轴线中点到a电的距离,连线r与电偶极矩p的夹角为θ,由于r1、r2、r都远远大于l,因此,可近似的认为r1r2≈r2, r2- r1≈lcosθ
所以, p为电矩
从式中可以看出在离电偶极子轴线中点的距离为r的地方如a点的电位,与电偶极子的电矩成正比,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且与θ角有关。cosθ在一、四象限为正值,二、三为负值,中垂面把电偶极子的电场分为正负对称的两个区域,而且,+q所在的区域电位为正,-q所在的区域电位为负,
若a电在轴线的延长线上,,a点的电位
若a电在轴线的中垂线上,,a点的电位
这就是电偶极子电场的分布特点。了解这些分布对理解心电图波形城市有帮助的。
采用球坐标系,将原点放在偶极子中心,Z 轴与相合,远处一点的电位等于两点电荷电位的叠加。
二、
一片心肌是由多个心肌细胞所组成,这些细胞具有细长的形状,典型的心肌细胞约长100μm,宽15μm,每个细胞都被一层厚度为8-10nm的细胞膜所包围,膜内有导电的细胞内液,膜内有导电的细胞间液,他们都是电解液。这些细胞在未受到任何刺激时,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外带正电,膜内带同等数量负电。这种电荷稳定的分布状态称为极化状态
图14-1-2 极化状态图
通过实验,测得极化状态的单一心肌细胞内电位为-90mV,膜外为零。这种静息状态下细胞内外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极化状态时静息电位的恒定,有赖于细胞的代谢活动,细胞内外钾离子及钠离子浓度的比值以及细胞膜对钾、钠、钙、蛋白质、氯离子等具有不同的通透性。在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钾离子浓度约为细胞外钾离子浓度的30倍,相反细胞外钠离子浓度约为细胞内钠离子浓度的15倍。至于阴离子,细胞内液以蛋白阴离子的浓度为高,而在细胞外液则以氯离子浓度为高。由于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远超超过对钠离子和通透性,细胞内钾离子浓度又高于细胞外数十倍,钾离子便会不断地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渗出。当钾离子外渗时,氯离子亦随之外渗,但因细胞膜本身带有负电荷,氯离子渗出受阻,就使较多的钾离子渗出到膜外,而未能渗出的游离型阴离子(主要是蛋白阴离子,其次是氯离子)留在膜内,使膜内电位显著低于膜外。膜内负电位的大小和静息时钾离子外渗的多少有密切关系,钾离子外渗越多,留在膜内的阴离子也越多,因而膜内负电位也越大,同时由于膜内带负电荷的阴离子越来越多,吸引着膜内钾离子(静电力作用),使膜内钾离子逐渐不能再向外转移,因而使膜内电位维持在-90mV的水平上,形成了静息电位。
心肌细胞的除极、复极过程:原来处于极化状态的的心肌细胞,因受到刺激而激动时,细胞膜对粒子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从而引发了动作电位。心肌细胞在兴奋时所发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即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所发生的电位变化。这时膜内外的电位必然改变,使原来的极化状态遭到破坏,——除极现象。心肌细胞受刺激时钠通道开放,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急骤升高,使细胞外液中的大量Na+ 渗入细胞内,膜内电位从静息状态的-90mV迅速上升到+30mV,当一个心肌细胞的甲端受刺激而首先除极,由于Na+的内流使此处膜内变为正电位,膜外变为负电位,并且兴奋沿着细胞传播,如图是由甲向乙传播。(图14-1-4 B),乙端仍保持膜外为正电位、膜内负电位的极化状态,使同一个细胞膜外的甲乙两端出现了电位的差别。甲端为负电荷(电穴),乙端为正电荷(电源),二者形成电偶。也就是说整个心肌细胞等效于一个电偶极子,其电矩的方向与除极的传播方向相同(由甲向乙)。
除极过程是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心肌细胞经过除极后,又逐渐恢复原来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复极过程。此时Na+的内流已锐减,细胞膜对K+和Cl-的通透性增大,引起K+的外流和Cl-的内流,其中K+外流是主要的,使膜内电位快速自+20mV下降。心肌细胞复极时,先除极的甲端首先复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极,恢复到极化水平,其膜外聚集正电荷,未复极的乙端膜外仍聚集负电荷,复极端为电源,未复极端为电穴,二者再次形成电偶,复极仍然是由甲向乙传播,只是电矩方向与除极时方向相反(图14-1-4 C)。
复极结束后,整个心肌细胞恢复极化状态后,电偶消失(图14-1-4 E)。
综上所述,在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中,将形成一个变化的电矩,因而在其周围空间将引起电位的变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前台接待专业技能课程.ppt
-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苏州.ppt
- 塑料助剂资料.doc
- 如何生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ppt
- 头孢地嗪的临床及免疫调节作用研究.doc
- 容城县校本课程开发培训资料.doc
-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迈向“小康社会”》教案.doc
- 广州市中学生反邪教警示教育课教案.doc
- 广州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O线道路、排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
- 律师事务所提成律师聘用合同.doc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寄书》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雪孩子》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八角楼上》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docx
-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丰收了》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夜宿山寺》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风娃娃》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docx
- 统编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纸船和风筝》教学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