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苏州.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苏州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苏州 城市建设篇 (514 B.C~2009 A.D) 城市简介: 苏州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全市现有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国家级34处,省级106处。成功加入世界遗产城市联盟。 苏州古城座落在水网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陆并行;建筑临水而造,前巷后河,形成“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 集建筑、山水、花木、雕刻、书画等于一体的苏州园林,是人类文明的魄宝奇葩,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镇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区位: 苏州位于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滨,长江南岸的入海口处,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和多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苏州东邻上海,濒临东海;西抱太湖,背靠无锡,隔湖遥望常州;南临浙江,与嘉兴接壤,所辖太湖水面紧邻湖州;北枕长江,与南通、泰州隔江相望。 市中心西距南京市219千米,东距上海市区80千米。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上海的咽喉,苏中和苏北通往浙江的必经之地。有“长江第一港”之美誉。 苏州城市建设史 春秋时期的阖闾大城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修建阖闾城。伍子胥运用“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的法则选择城址。“相土尝水”多半是了解土质和水情,“象天法地”就有观天象、看风水的意思。 阖闾大城面积14.2平方公里,约明清北京城的五分之一。城墙底宽2丈7尺,高4丈7尺,相当于如今5层楼的高度。开陆门8座,以象征“天之八风”,水门8座,以效法“地之八卦”。 苏州城市建设史 秦汉吴县城 秦汉吴县为会稽郡治,也就是今天的苏州城。吴县城是在春秋吴国都城吴城的基础上重建的,大体上就是吴子城,周回五里,位于今苏州城的中部地区。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刘邦之子刘贾于城北市坊之西另筑小城,名曰“定错城”,东南与子城相连,北面直达平门,供王室贵族居住。秦汉时代在子城东北、西北辟有东、西两市,作为专门的商业区。东市在今临顿路和干将路联结点附近,西市在干将路西端和乐桥附近。这两处市场成为全市经济活动的中心。 苏州城市建设史 唐代苏州城 唐代的苏州城水陆交通便利,全城被划分为60坊 。唐陆广微《吴地记》详细记载了各坊坊名。其中干将、吴趋、嘉鱼、黄鹂等坊是主要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坊有围墙和坊门,由坊正管理。 由于人口增多,苏州的街巷日趋密集,“城中大河三横四直,郡郭三百余巷”。这些坊市、河道、街巷交错并行,形成了苏州独特的城市风貌。 苏州城市建设史 宋代平江府 平江是南宋时苏州的名称。今存宋平江城平面图《平江图》碑,高2.48米,宽1.4米,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郡守李寿鹏所作,吕挺、张允诚、张迪刻石。《平江图》采用裴秀的制图六体,是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城市地图 。 ??平江府所在的子城,仍修筑在阖闾子城的原址上。子城呈长方形,南北长1.5千米,东西宽1千米,周长约6千米。 苏州城市建设史 宋代平江府 平江城内道路为方格形,主要道路成井字或丁字形,纵贯的直街7条,西城4条,东城3条。其中以比较居中、靠近子城的第四直街(今人民路)最为繁华,是全城的干道。 城内横巷多濒河修建。城内纵横交错的街道把全城分割为大小不等的居民区,称作“坊”,宋时有坊60 。 苏州城市建设史 明清苏州城 明代苏州城市平面布局因袭过去,县署仍在城的北部,居民区多在城的东部。各个商业市场,如鱼行、丝行、荐行、茶馆、酒肆等大都集中在子城西北角的乐桥和利市桥一带。 明代时资本主义萌芽,商业区扩大,商业市场以乐桥为中心,向西延伸,逐渐移向养育巷、道前街一带,阊门则成为苏州的经济枢纽。 苏州城市建设史 明清苏州城 清代苏州府署由城北移向西南,胥门成为封疆大吏进入苏州的第一水埠,因此在胥门设有“接官厅”,官署也设在距离胥门接近的地区。 清代的苏州城平面格局未变,但城郊发展很快,阊门(西墙北面门)一带形成新的商业和手工业区,门外上下塘街一带更是踹布业集中的所在。盘门(南门)外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租界地,也形成一个特殊的市区。 苏州城市建设史 明清苏州城 明末江南巡抚张国维纂辑的书中,才为后人留下了一张《苏州府城内水道图》。这幅刊于公元1639年的地图,分为四幅。是苏州历史上对水道、桥梁绘注最为详细的地图。 明清时期的《苏州府城内水道四隅分治图 》是历史上表示苏州城内河道最详细的一幅图,对研究城市内部水网分布及太湖沿海地区水文地理和水利发展史有重要价值,现藏于苏州市水利局。 苏州城市建设史 近现代苏州城 由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性,苏州的城市建设发展一定程度上受到西方思潮的影响,但大的方向没有改变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