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案例集.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心理咨询师案例集

案例集 目录 1、情绪篇 焦虑 恐惧 烦恼 抑郁 人际关系篇 社交恐惧 害羞 嫉妒 多疑 行为适应篇 失眠 冲动 强迫 新生适应不良 自杀 爱情篇 失恋 单恋 未婚同居 三角恋 性心理障碍篇 恋物癖 窥阴癖 露阴癖 情绪篇 焦虑---考试焦虑 小萍是个很秀气的女孩子,可她对考试却一直充满恐惧和焦虑。 她这样描述自己在考场上的心情和表现:一进考场就害怕、紧张,心怦怦跳得厉害。虽然不断地对自己说:“这次一定不要手抖,一定不要紧张,一定要正常发挥”,可是,卷子发下来后,刚写了姓名、学号,手就像筛子一样抖了起来,根本法控制,于是紧张得不得了,只能慢慢写,字难看极了!大约过了十分钟,手抖的程度才慢慢缓和下来。 当被问到第一次考试手抖的情景时,她描述到:0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入大学以来的第一次正规考试),考第一门的时候,那门真的复习很充分,拿到试卷,发现试题虽然有些难度,但动动脑筋做起来还算是得心应手,便很顺利地答着……但当答到最后一道分析题时,下意识地看了看手表:哇,只有十五分钟了!这是发现旁边的几位同学都答完了。他们没有自己学得好,怎么答得更快?自己又为什么答得这么慢?望着留了整一页的答题处,不由得怀疑起来:还能答完吗?得快点儿!一边想一边写……于是自己的手不听使唤了,开始抖了起来。极力控制却反而抖得更厉害了。这时写出的字已经不成字了,后来干脆就写不出来字了。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自己不得不走向讲台跟老师说明情况,想让老师延长几分钟。可是老师不答应,自己只能继续答。这时,手却不像刚才抖得那么厉害了。最后勉强答完了试卷。她感慨地说,手抖耽误了宝贵的答题时间,打断了原本流畅的思路,使自己没有发挥出原本的正常水平——那可是入学以来的第一场考试呀!而最糟糕的是,自从那次考试过后,每次考试手都抖。 但她的手是不是在整个考试过程中都抖呢?回答却不是,“每次都是后来写着写着,手就逐渐不抖了。”可既然如此,她还担心什么呢?“我担心自己的手在一开始答卷时会抖呀!” 问题出来了:每次考试前都很害怕,还不断暗示自己 “手千万不要抖”之类的话,可是手还是不可避免地抖了。第一次手抖是在看表后,发现时间不够用,很着急;而恰恰是在那时,她已经全神贯注地答了1小时15分的试卷,手已经相当疲劳了。忽然的过度紧张、焦虑就会加重神经的紧张程度,所以手会抖。至于后来,有了第一次手抖的经历后,害怕、苦恼、忧心忡忡接踵而至,并担心手抖会无限地延续下去。这种心理体验使注意力更加集中于手抖这一行为及其感受,使手抖和焦虑的心理得到强化。而这种不良感受更加敏感和固定的结果,则会是注意力反过来更加集中,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从而焦虑和手抖的症状都会更加明显。 除此以外,一句“我是好学生,我要拿奖学金”也成了焦虑和手抖产生的重要原因。 由此,我们总结小萍的问题所在: 1.不合理信念:必须考得很好——手抖 2.紧张——对紧张的紧张 3.一定要比别人学的用功——恐惧 ? ? 如果把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仅仅当作爱好就不会陷入困境,因为作为爱好的事情,弹性很大,能做一些妥协。在合理信念的指导下,得到的是挫折、勤奋的健康感受。但是小萍却有一种前列倾向,把有些重要的价值观教条化,得出以下结论:“我必须考得很好,我一定要比别人学得用功”。在这些堂而皇之的完美主义命令指导下,她把那些合理的、通常也是能够实现的目标和准则转变成为绝对主义者的“必须”,从而几乎不可避免地使自己焦虑。而且,当她这样时,便因此不合理地使自己不安。她强烈而愚蠢地告诉自己“我一定不要紧张”,而不是说“如何使自己不紧张”——因自己紧张而紧张,不清楚地意识到正是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导致了这些症状。所以,消除不合理信念对减轻焦虑意义重大: 不合理信念一:“我必须考得很好”。 对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世界上没有永远的赢家。 用一个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我会争取考得很好”。 学习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才最明智,不要让别人的方法乱了自己的阵脚,别眼红于别人的复习时间长。 不合理信念二:“我必须比别人学得用功”。 对不合理信念的辩论:不能以别人为参照点,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用一个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我只要按着自己的方式尽力就可以了”。 ? 别把学习看作生活的全部、过于看重学习成绩的高低。尝试多做自己感兴趣的、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事物,扩大视野和思维关注点,并在课余时间试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下棋、听音乐等。 ? ? Tips: 正确认识考试成绩,树立自信、轻装上阵; 降低期望值,对自己进行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一点调试紧张心理的方法,使心情平静; 考前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