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感应与心物——王阳明amp;quot;心外无物amp;quot;思想的生存论分析.pdf
复II.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邙第2期
IuDANJOURNAL(,%cialSciences) No.22003
感应与心物
——王阳明“心外无物”思想的生存论分析
赵晓芳陈迎年
(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摘要]阳明的“心外无物”不是一个认识论命题。大体说来,阳明论心物有三个层次:…是“意之
所在即是物”,建屯心物循环论,把心物相对而市的自然观点悬置;二是“物即事也”,强调行为工夫,消心
物于不“积”之实行;三是“感应之几”,揭小人本己的生存结构,最终为心物蔓立生存本体论的根基。通过
这三层论述.阳明强调的是:人不可能于本己的生存结构之外去追问心与物、善与恶等.而只能以自己的
生存开辟出一方世界,从而让它们成其自身。此生存本体论大不同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
[关键词]心与物感应心物循环论行为工夫论生存奉体沦
[中国分类号]B24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0289(2003)020052—007
一、意之所在即是物:心物循环论
“一g,,l-无物”并非一个认识论命题,而是有着其更为深刻的内涵。王阳明不可能不认识到物的
客观实在性,但他关注的焦点不在此,他要追问的是:物与心如何获得各自的规定性?
首先,王阳明认为只能就物谈心,反对外物求心。作为存在者的物,是一切存在得以澄明的现
实境域,是我们必须预先承当的。作为儒者的王阳明,对此的承当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突出
表现在王阳明十分浓厚的、作为一生的孜孜追求的仁民爱物思想。可以说,上至天地,中至黎民百
姓,下至草木鸟兽瓦石鬼怪,无不是儒者关爱的对象:“使有一物失所,便是吾仁有未尽处”(《传习
录·上》)。对于王阳明而言,建功立业,是实现这一理想;著书立说,是宣传这一理想,从而一切外物
求心的道路都成为不可能。“专求本心,遂遗物理。此盖失其本心也。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
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也?”(《传习录·中》)在王阳明看来,这正是辨别
儒佛的关键。他认为,儒家“仁爱及物,比之释迦则叉至也”【l一“29z]。换句话说,“吾儒养心,未尝离
却事物,只随其天则自然,就是功夫。释氏却要尽绝事物”(《传习录·下》)。
但是,承认物的客观实在性却并不意味着把“心”和“物”的共同现成存在设为前提。王阳明不
可能如康德那样认为“我们外面的事物的存在”是尚未证明而应该得到证明的。【2一邱1毋宁说,王阳
明思想本身违抗这种证明,认为心和物在其区别及联系中一向已经是其所是了,而无论任何样的证
明都是后起的和片面的。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王阳明侧重从心上说物,声称“心外无物”。于是,心也就不是什么现成的
东西:“心不是一块血肉,凡知觉处便是心”(《传习录·下》),“所谓汝心,却是那能视昕言动的”(《传
习录·上》)。能不离所。所不离能,即能即所,能所互生,心物也就在这一循环结构中相互争斗相互
转让而复生了。“盖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传习录·下》),
[收稿日期】2002—4
【作者简介]赵晓芳(1昕5一),女,河北邯郸人,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陈迎年(1974一),男,陕西耀县人,复巳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52
争斗转让之复生的“窍”(Gap,裂隙),便是作为“人心一点灵明”的“意”。
“意”的“裂隙”义,首先表现为王阳明早年所提出的“四句理”:“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
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传习录·上》)。不难看出,身心知物都环拱在意的周
围,须通过意来展示其本身,意成为这一复杂关系的“环中”。Ⅲ
第一,就归意于已发而言,王阳明同于朱熹。王阳明认为,“心之发动处谓之意”(《传习录·
下》),“以其主宰之发动而言则滑之意”(《答罗整庵少宰书》,《传习录-中》),“意者其动也”_1一p243,
“其虚灵明觉之良知,应感而动者谓之意”(《答顾东桥书》,《传习录·中》)。意是心之发心之动,心体
因意才得以呈现。其次,“意未有悬空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梧州市人群华支睾吸虫感染情况调查.pdf
- 序贯加压装置感应抗血栓泵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pdf
- 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降低骨牵引针道感染风险的临床研究.pdf
-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pdf
-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教学方式改革探讨——以《会展概论》为例.pdf
- 应用型高校《电子商务概论》模块化教学设计.pdf
- 建构主义视域下《药用植物学概论》教学模式初探.pdf
- 开展“五四三二一”护理服务新模式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炎性感染病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pdf
- 开展专题教学提高"概论"课教学效果.pdf
- 开设《宗教概论》选修课的几点体会.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