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发散风寒药——麻黄的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发散风寒药——麻黄的应用
赫亚芹 (塔河县中医院 165200)
摘要:麻黄始载于《本经》,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木贼麻黄.和中麻黄的草质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省区。立秋至霜降之间采收,阴干切段。生用、蜜炙或捣绒用。商品因来源分为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三种,均为统装。味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关键词:发散风寒药 麻黄的应用
本类药物性味多属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故以发散风寒为主要作用,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恶寒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头痛身痛,舌苔薄白,脉浮等风寒表证。部分药物还可用于表邪犯肺,咳嗽气喘,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初起兼有风寒表证,及风湿痹痛、痈疽初起病位在表,兼有恶寒发热表证者。现将麻黄的应用总结如下。
1.风寒感冒 本品辛温发散,轻可去实,为解肌发表等一要药,常用治风寒感冒。若风寒外袭,束缚肌表的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疼身痛,无汗而喘者,常配桂枝、杏仁、甘草,如《伤寒论》麻黄汤;若感受风寒,项背强直,恶风无汗者,常配葛根、桂枝、芍药、甘草等同用,如《伤寒论》葛根汤;若风寒感冒,头痛如劈,腰背拘急,发热如灼者,常配川芎、防风、羌活等同用,如《伤寒全生集》麻黄汤;若伤寒无汗,恶寒甚者,常配葛根、葱白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麻黄汤;若感冒延日,正弱邪减,面赤身痒,无汗或微汗邪不退者,常配桂枝、芍药、生姜、杏仁等同用,如《伤寒论》桂枝麻黄各半汤或桂枝二麻黄一汤;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倦卧者,常配附子、细辛同用,如《伤寒论》麻黄细辛附子汤,轻者可配附子、甘草同用,如《伤寒论》麻黄附子甘草汤;右气阴两虚,外感风寒,恶寒发热不甚,吐血衄血,颧红乏力者,常配人参、芍药、黄芪、五味子同用,如《脾胃论》麻黄人参芍药汤;若伤寒误下,上热下寒,虚实互见,咽喉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者,常配升麻、知母、黄芩、桂枝、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麻黄升麻汤;若内有郁热,外感风寒,郁热不宣,发热恶寒,身痛无汗,烦躁不安者,常配桂枝、杏仁、石膏等同用,如《伤寒论》大青龙汤;若内热外寒,发热无汗,四肢烦痛,腰背强硬者,常配甘草、升麻、赤芍等同用,如《元和纪用经》麻黄解肌汤。
2.咳嗽痰喘 本品主入肺经,可宣发肺气而止咳平喘。若风寒闭肺,咳嗽声重,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者,常配杏仁、甘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若伤寒头痛,无汗咳嗽,恶寒发热者,常配前胡、防风、细辛、桔梗、陈皮等同用,如《医学入门》麻黄杏仁饮;若素有寒痰停饮,又外感风寒之邪,咳嗽胸满,痰多稀白,气息喘促者,常配细辛、桂枝、干姜等同用,如《伤寒论》小青龙汤;若外感内饮,闭郁气机,咳喘脉浮,胸腹胀痛者,常配厚朴、半夏、杏仁、细辛等药同用,如《金匮要略》厚朴麻黄汤;若寒痰较重,外邪较轻,肺气不宣,咳逆喘息,喉中痰鸣如水鸡声者,常配射干、紫菀、款冬花等同用,如《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若寒痰停肺,并无表邪,咳嗽不止,背部恶寒,口鼻气冷者,常配桂心、杏仁、细辛等同用,如《外台秘要》引《古今验录》的麻黄五味子汤;若寒饮内停,咳气促,痰涎壅盛者,常配肉桂、诃子、款冬花等同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麻黄散;若小儿寒郁而喘,喉中哮鸣,鼻流清涕者,常配草豆蔻、益智仁、吴茱萸、厚朴等同用,如《兰室秘藏》麻黄柴胡升麻汤;若寒邪外束,热壅于内,哮喘痰黄,遇冷即发者,常配厚朴、桑白皮、黄芩等同用,如《张氏医通》麻黄定喘汤;若肺热炽盛,咳喘气促,痰黄粘稠,烦热口渴者,常配杏仁、甘草、石膏同用,如《伤寒论》麻杏甘石汤。
3.水肿脚气 本品上宣肺气,下利膀胱,可通调水道,利尿消肿,又宣肺解表,发汗除湿,治疗水肿尿少之证。
若风邪袭表,风水相搏,一身悉肿,恶风脉浮,微有口渴者,常配生姜、石膏、甘草等同用,如《金匮要略》越婢汤;若腰以上肿甚者,常配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甘草麻黄汤;若肺脾气虚,水道不治,发为皮水,一身尽肿,发热恶风,小便不利者,常再加白术,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若肾阳不足,气化不利,全身浮肿,肢冷气短者,常配附子、甘草同用,如《金匮要略》麻黄附子汤;若脾肾阳虚,阴寒凝滞,饮留心下,痞结坚硬,疼痛拒按者,常配桂枝、细辛、附子、生姜等同用,如《金匮要略》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汤;若风寒暑湿,流注膀胱,脚气浮肿,手足挛痹,行步艰难,关节疼痛者,常配葛根、细辛、茯苓、防己同用,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麻黄左经汤。
4.风湿痹证 本品辛散温通,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若风痹疼痛,游走不定,遇风冷加剧者,常配桂心同用,如《太平圣惠方》方;若风湿合邪,袭于人体,一身尽痛者,常配杏仁、薏苡仁、甘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