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势在必行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势在必行
赵丛肖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最快捷的载体。
一、互联网运行的现状
据统计,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的网民规模已达到3.8亿,比去年增长21%,互联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09年12月底,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保持平稳上升的态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23%。截至2009年6月,我国的域名总量达到1626万多个,其中CN域名注册量达1296万,位居国家域名世界第一。与此同时,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对2009年77件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热点事件的分析表明,由网络爆料而引发公众关注的有23件,约占全部事件的30%。互联网成为新闻舆论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网络舆情的特点
随着广大群众对网络的逐渐认知,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互联网大众化、媒体化趋势日益明显,在社会舆论格局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重大事件中,已成为最为关键的舆论场,其影响力、社会组织动员能力不断加强。
(一)随机性。现实中,具体的舆情危机往往是随机发生的,一个热点事件的发生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能成为点燃舆情危机的导火索,这种突发性往往是难以提前预见的,其产生的后果也往往很严重,影响很大。
(二)广泛性。对于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体,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进而成为舆论的制造者,一个热点帖子就会被多方转载,出现多个跟风炒作,网民“从众”心理带来了“一呼百应”效应。同时,网络舆情涉及的地域非常宽广,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一经网络传播,就会立即引起网民关注,极易在广大网民中产生共鸣。
(三)危害性一些不法分子对热点问题经过“再加工、再制造”,甚至是“添油加醋”工序,扭曲真相,捏造事实,使一些“网上群体性事件”转化为现实的群体性事件。如去年乌鲁木齐“7.5”事件中,以热比娅为首的境外“疆独”组织借广东韶关群殴事件,利用QQ群大肆造谣煽动,策划组织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活动,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
三、网络舆情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意、畅通民情、汇聚民智的重要渠道,网络舆论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直接开辟了舆论引导的新领域、主战场。
(一)社会舆论的重要来源。在传统媒体时代,受众之间少有联系,单个事件的影响范围有限;在网络时代,信息传递是即时、网状、海量、互动的,人人都可以是传播者,信息传播十分迅速。随着互联网大众化趋势日益明显,借助网络了解信息、关注社会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传播的自由性、交互性和开放性,使更多人有机会参与到网络舆论构建中来。
而且,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许多社会舆论都是由网上发酵演变而成的。
(二)社会情绪的释放出口。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期,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善的地方比较多,突发事件处于高发期。面对突发事件或热点问题,相关部门如果处置不当或引导迟滞,容易使一些网民产生非理性的情绪。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为社会情绪的释放找到了一个出口。
(三)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交流、交融、交锋的重要平台,谁能让自己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进入网民的头脑,谁就容易掌握话语主导权并引导网民的价值取向。各种思想观点都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阵地”,并通过各种方式扩大影响。多种观点的交锋和激荡,使相同或相近立场的受众形成各自的“圈子”,思想状态进一步呈现“裂变”态势。网络舆论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确保主流文化、主流媒体、主流意见在舆论引导中占据权威地位的必要性在增加、难度在加大。
四、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
(一)建立网络舆情联动机制。舆情信息,其形式可以是口头言论、书面字述,但是,通过舆情引发的反应,不仅是静态的,而且是动态的行为,比如游行、群体性上访等等。研究网络舆情,最终通过网络舆情预警,建立起政府主导、公安参与、各方协作的一种网络舆情问题监测、预防机制,从源头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地应对、控制和防范。这就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努力,建立整体的信息沟通机制和灵敏的应对反应机制,提高网络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利用DEFORM-3D模拟镦粗锻造.doc VIP
- 08 威科夫进阶课程.pdf VIP
- CB 673-2020 出入舱口盖规范.pdf
- GA_T 1788.1-2021 公安视频图像信息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第1部分:通用要求.doc VIP
- 大体积混凝土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正式版)D-L∕T 343-2010 额定电压66kV~220kV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GIS终端安装规程.docx VIP
-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技术培训.ppt VIP
- GPS33E巨人通力调试说明书.pdf VIP
- 重大接待保障措施(环卫作业).doc VIP
- 危险物品安全航空运输技术细则(20201016014015).pdf VIP
文档评论(0)